第09版:科技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潜艇与磁场

“感”情纠葛不止不休


■武星 康政策

周 凯作

潜艇用于作战,最大的优势就是隐蔽性强。因此,感知与反感知是潜艇面临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生死线”。

在感知与反感知方面,潜艇有个挥之不去的“敌手”——磁场。对此,有专家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称潜艇与磁场之间,一直在“感”情方面纠葛不断。

从两者的“感”情发展史来看,事实也大抵如此。

起初,潜艇总体上可看作一个中空的“大铁疙瘩”。有人因此想到用磁铁反潜,即向海里投放大量磁铁,如果有那么几块“幸运”地吸附在敌方潜艇壳体上,就可以破坏其流体外形,增大其潜航时的噪声,也就更容易发现它。

据相关资料,冷战时期,北约曾派飞机向某片海域投放过大量磁铁。结果,苏联一艘狐步级潜艇“中招”,不得不返回基地,对壳体上吸附的磁铁进行“大扫除”。

这种做法有一定成效但弊端明显——磁铁必须落在潜艇很近的位置才能吸附上壳体。如果选择“广撒网”,那在茫茫大海中发现潜艇的概率无异于“大海捞针”,磁铁反潜因此很快宣告退场。

但磁性带来的麻烦并没有因此解除,潜艇与磁场的“纠葛”才刚刚开始。

建造潜艇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磁性材料。在地磁作用下,艇体的磁性会逐渐变强,直至变成一块“大磁铁”。在相对稳定的地磁场中,潜艇产生的这种磁性更加“醒目”。磁异探测仪可以精确捕捉到潜艇这种因磁性引发的磁场异常,进而发现潜艇。

因此,设计者不得不绞尽脑汁解决这一问题,如试用新型建造材料、在艇上安装消磁设备、定期靠岸进行消磁作业等,以便堵上这个“大漏洞”。

正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旧的问题刚刚有了解决办法,新的问题又接着出现。

潜艇航行时,会扰动海水中的钠、氯等离子,进而产生微弱磁场。这种现象,被称作德拜效应。对潜艇尾迹中存在的这种微弱磁场信号进行探测,同样能“顺藤摸瓜”找到潜艇。

让人头痛的是,德拜效应不会因舰艇换用新材料、进行壳体消磁处理而消失。这让潜艇被发现的可能性大增。

有报道称,一些国家已经据此研制出德拜效应探测器。比如,俄罗斯研制的该类探测器,据称能够探测到数千米以外的潜艇。

这意味着,潜艇将不得不寻求新的手段和途径解决这一问题。潜艇与磁场之间的战斗“未完待续”,又将产生新一波的“感”情纠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