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走近海军许昌舰副舰长周远城——

大海不会辜负勇敢搏击风浪的人


■本报特约记者 李维 通讯员 吴亢慈 杨丽娅

暮春,广州某船厂码头,雨后清新的空气,掩盖了舰舷新涂抹的油漆味。远处平静的海面,等待着战舰的又一次启航。

驰骋大洋数年的许昌舰,在经历了短暂进厂维修后,即将迎来它的新航程。与此同时,它也在等待一位新副舰长的到来。

这一刻的南海某海域,风大浪高。副舰长周远城正随着他的“老战友”——桂林舰破浪前行。

划破黎明前的黑暗,海天之间被一条金色光带分割开来。站在桂林舰驾驶室中央,拿起望远镜,副舰长周远城眺望着远方。

这是周远城作为桂林舰副舰长最后一次执行任务。归航路上,伫立熟悉的战位,凝望着桂林舰舰艏飞溅的浪花,周远城思绪翻涌。

朝阳从海面升起,墨色海水洒满金光,战舰犁波向前,广袤的海面仿佛未曾被开垦的土地。这位常年坚守在战舰上的副舰长,喜欢称呼自己为“犁波者”。

犁波战舰,逐浪远方。今年,周远城走上战舰刚好10年;许昌舰,是他以副舰长身份就任的第4艘战舰。对于这位年轻的副舰长来说,全速前进的战舰,犹如他的军旅航程,每走上一艘新的战舰,就经受一次历练。

这句话,被周远城写在手机备忘录上:“感恩每一次一往无前的航程,大海不会辜负每一位勇敢搏击风浪的人。”

彷徨·笃定

只有迈出了第一步,才有后面的每一步

搏击风浪,走向深蓝,是战舰与水兵共同的使命与荣光。

在水兵心中,战舰是“亲密战友”。告别并肩战斗3年的桂林舰,周远城的脑海中浮现出10年前第一次登上战舰的场景:低着头,伴着舰身的摇晃,踩着细碎步伐登上舷梯,站在甲板上,眺望眼前一片开阔的水域。

第一次随舰出海,周远城的眼中是一种迷茫:“那感觉就像第一次攀雪山,你会惧怕途中的风雪……不知道山顶还有多远,只有迈出了第一步,才有后面的每一步。”

迷茫,是因为历练还不够。

10年前,周远城经历了一次“转身”:军装从“橄榄绿”换成“浪花白”,坚守的战位从苍黄大地变成深蓝大洋。面对不断向深蓝延伸的航程,他的心里有向往也有胆怯。

“在风浪中适应风浪,也在搏击中战胜自我。”回望10年成长,周远城感慨地说,“自己的幸运在于,能够踏着时代前进的鼓点共振起舞。”

周远城的学生时代,适逢国家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九五”计划,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奏响“起始符”。成绩名列前茅的周远城,没有像村子里其他人一样南下打工,而是选择了考大学。

就读解放军理工大学,适逢中国海军跨越式发展。一支新锐部队——海军某驱逐舰支队成立,使命艰巨、平台广阔,他们向全军各大院校伸出招揽英才的橄榄枝。

时代旋律的一个变音,足以改变一代人的命运。学习气象专业的周远城就这样与大海结缘,走进了蓝色阵营。

然而,“共振”之初的旋律并不和谐。望着黢黑的炮孔、高昂的舰艏,耳边传来直升机着舰时巨大的轰鸣声……周远城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战舰,“感到震撼,也感到陌生”。

“一个连渔船都没坐过的旱鸭子,啥时见过这场面?”什么是舰,什么是艇,我要去哪里……一连串的疑问,充满周远城的脑海。

专业定向分配,周远城成为一名气象参谋,“每天的工作似乎在重复自己”。他感觉这种日子会消磨斗志。

“上大军舰,当大海军。”随着人民海军舰艇的航迹越来越远,“走向深蓝”不仅刻在了醒目的岩石上,也刻进了那个时代水兵的梦想航程中。

一个声音不断在周远城的心中响起:“下一个征程,何不上舰闯一闯!”当时,亲友不止一次地劝他:“机关稳定,何必自找苦吃”“你对舰艇一无所知,你去了能干明白吗”……

周远城不为所动,选择坚守内心。内心笃定,是因为有了前行的目标。

宽广的码头上,周远城竭力冲刺。远处舰艇亮起的夜灯,映照着记忆中那条小路。

少年时,那条家乡的土路上,周远城每天骑着吱吱作响的单车要走8公里的路。

“咱农家娃打小不怕苦。长大了更要为梦想搏一回!”翌日一大早,坐在书桌前思考良久,他埋头疾书,郑重地向组织提交了上舰申请。

远方·脚下

当远方成为一个目的地,沿途的风浪皆是风景

远方很远,周远城还是迈出了脚下的第一步。从此,广州舰海图室里,多了一个副航海长的身影。

第一次出航,遇到业务长考查,周远城的嘴好像被缝了线一般,支支吾吾答不出。

舰艇航行海上,大风浪中的头晕、警铃大作时的茫然、闭塞空间里的憋闷……周远城感受着大海对一名新水手的严苛。

一次航行任务,舰艇接到紧急救援通知:一场刚刚过境的台风,席卷某海域,一夜之间,在海上作业的数十名渔民失联。

广州舰马力全开,迅速赶往事发地救援。救援途中,海面上散布着断桨残木。周远城强忍悲痛,与舰长、航海长一起规划航线,力争在“搜救黄金期”把渔民们救上来。

一位头发花白的渔民被救上舰时,泪流满面。他握着战友们的手,连连说:“感谢解放军!”

那一刻,十几双手握在一起,周远城热泪夺眶而出。那一刻,他更加明白了上舰的意义,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当远方成为一个目的地,沿途的风浪皆是风景。”靠港后,周远城在工作日志中写下这么一句。打那以后,周远城一有时间就待在舰上,海图室、罗经平台、作战室……随处可见他的身影。

天文定位是一种传统、繁琐的定位方式,加减乘除环环相扣,丝毫失误,定位就将偏差百里。很多人都不愿去“碰”。

周远城不信这个邪,把能借来的题全部做了一遍。他也知道,学习算法用处不会很大。“这个过程就是一种磨砺。”当心里有了目标,成长便开启了“加速度”。

一年后,周远城鼓足勇气,参加了上级组织的航海专业比武。这次比武,是整个南部战区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航海擂台”。

周远城的底气,来自那些摞起来有一人高的海图草稿。

大海不会辜负每一个奋力搏击的水手。那次比武,周远城荣获第2名。这个上舰仅一年的“新水手”,让战友们刮目相看。

磨砺·航迹

奔赴梦想的路,要用拼搏去抵达

航海长离舰长的距离,有多近?

只有几步——驾驶室里,他们的身影重叠在一处,他们的声音交汇在一起。

航海长离舰长的距离,有多远?

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一辈子——因为很多人拼尽全力也无法走过这段路。

成为舰长,需要在不断跌倒、摔打中淬炼能力、提升心智。对于周远城来说,这个过程就像是一条追梦的长路,拼搏、舍弃、坚持……都是这条路上的成长“路标”。

在时代的浪涛声中,周远城清晰地听到了梦想的召唤。

那时,海军多艘战舰下水的新闻占据媒体平台,越来越多的舰艇开工建设——周远城内心的“舰长梦”被点亮。一个声音在他内心深处响起:“在一个蓬勃发展时代,处处都是机遇,必须努力抓住。”

大海总有起伏的波涛,命运旋律也常常是高昂伴随着沉吟。

周远城如愿当上了副舰长。令他没想到的是,眼前的军舰竟然是“老迈”的珠海舰。

珠海舰,曾是人民海军史上的一艘“明星舰”。20世纪末,它访问美洲4国,是海军第一艘横跨太平洋的驱逐舰。历经20多年,这艘舰即将面临退役。

餐厅不大,官兵只能在甲板上吃饭;宿舍房间也小,官兵们睡的是通铺。失落、失意……周远城难以入眠:在这样一艘老舰上,自己的梦想之路还能不能走通?

眼前没有光亮时,任何一束光芒都是耀眼的。这时候,老舰独有的光芒点亮了周远城心中的暗夜。

周远城发现,舰老人未老,这艘舰的底蕴早已在舰员们心里生了根。他们口号响亮、精气神足,舰艇老旧,战友们把每一个零部件擦拭得光亮如新。

渐渐地,周远城的心里亮堂了。

“不经大海磨砺,哪有能经风雨的水手。”相比其他舰艇常年航行海上,珠海舰的训练水平明显要差上一截。生性要强的周远城,暗暗展开了他的训练计划。

不知从何时起,码头上出操的队伍里,冲在最前面的总是位副舰长。原本组织分管训练的周远城,用行动告诉着战友——改变,从这一刻开始。

那年,南部战区海军组织比武,负责训练工作的周远城,主动替全舰报了名。“一指厚”的理论题库,他带头背。最后比武中,12人收获11个满分。

一艘老舰,在这次共同科目比武中,以压倒性的优势拿了第一——不少老舰员建议,这应写入珠海舰的荣誉史册。

去年,周远城和战友又创造了令人称赞的成绩——面对人员配备不齐整、专业底子薄等困难,9个月时间,他与全舰战友一起,完成一艘新舰的交舰验收任务。

对于周远城来说,这是又一次成长。

离开船厂没多久,他们配合空军某部执行演练任务,赢得了方方面面的好评。那一刻,周远城开心极了:“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值了!”

又一次随舰远航,置身一望无际的大海,周远城的目光更加坚毅。走上战舰10年,周远城理解的成长,就是一条条战舰犁开的航迹。

眼前的海域开阔,舰艇的目的地就在前方。而他人生的目的地,也在心中渐渐清晰——

他知道,自己的“舰长梦”,就在前方。他更知道,奔赴梦想的路,要用拼搏去抵达。

图①:海军许昌舰正在全速航行;图②:周远城(右)在战位上;图③:周远城(左)和妻子何芳。吴亢慈摄  

我是他的水手,也是他的港湾

■何  芳

遇见周远城,是在一个云淡风轻的早上。

那时,刚上舰没多久的我,对舰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走进海图室时,周远城抬头打个招呼,又把头埋下去。头顶上的台灯和海图底下透出的白光,映着他关注的身影。

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里的光。

那年,得知海军舰艇首次向女青年打开大门,在海边长大的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很幸运,我成为中国海军首批女舰员,还被委以“女兵队长”的重任。

作为海军当时少有的舰艇女军官,我憧憬着能驾驶战舰走向深蓝。

人生的境遇,如舰行大海,一段航程一处景。

按照舰上安排,我也来到了航海部门。就这样,我与周远城步入了同一个“赛道”。

斗室之内,广袤的神州、耸峙的山峦、闪烁的灯塔、浩瀚的海洋……现实中的一切都映照在小小的海图上,我们一同标绘着、测算着,铅笔“沙沙”地画出一道道墨色的细线,细线在现实中又化成银色的航迹。

我们一同领略海上的飞云落日,一同聆听海豚追逐战舰时脆鸣的叫声。慢慢地,我们的心走到了一起。

选择了他,就意味着我是他的水手,也是他的港湾。

如今,我告别了军舰和大海,一次次目送爱人走向更深更远的大洋,守护和等待成了我的责任和生活。

鸣笛、解缆、启航……战舰慢慢驶离了码头。不管舰行多远,战舰终究将回归码头,洗去所有风雨与疲惫。

此时,我与他,就如码头与战舰。

我等着他的归来,他期盼着我的守望。相伴10年,我们的人生航船,永远停泊在爱的码头。

(作者系周远城的妻子)  

每一粒沙都是国土 每一段堤都是长城

■周远城

海图,记录着战舰一路走向深蓝的航迹,也标记着我成长之路上的每一个坐标。

上舰10年,我描绘过的海图摞起来有半个人那么高。它们中的大多数,已淹没在记忆的海洋中。但也有一些海图至今深印在脑海。

8段航线,极易被忽视的浅滩与暗礁,商船与渔船日夜川流不息……繁忙的湛江港,是我们随战舰启航与归航的必经航道。

狭长航道中,战舰承载着使命而去,圆满完成任务而归。

湛江港洋溢着港城的烟火气。舰船离岸,驶向深邃广袤的大洋。更远的远方,是祖国的南海。西沙与南沙诸礁犹如镶嵌在蓝色大洋中的宝石……

一张海图,将这一切囊括。不仅是地理坐标,海图还记录岛礁的历史传承、风物人情。

西沙群岛七连屿7个岛洲如7颗珍珠;东岛,耸立着镌刻烈士忠魂的汉白玉浮雕……摊开海图,这些坐标跃然纸上。

作为无数次任务的目的地,西沙岛礁早已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我记得,那里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守岛人,那座无人岛礁条件仍然艰苦。路过西沙,岛礁的一切都呈现在海图中——哪里可以靠泊、哪里只能抛锚,哪处海面之下有暗礁、哪个礁上有天然淡水、哪处有天然优良航道……

比西沙群岛更珍贵的当属南沙群岛。我们常年航行于此,却无暇欣赏它的美景。

海天之间,洁白的云朵之中诡藏着危机:虎视眈眈的外军军舰、神出鬼没的深海潜艇……一时间,那张南沙海图上挤满不同标识的目标,它们构成一张极为复杂的“网”,牵动着水兵的视线,提醒我们时刻枕戈待旦。

远处,祖国的渔船、商船、油船,映衬着海上壮美的火烧云。

再远处,日新月异的岛礁上,有一条巨幅标语让我们心潮澎湃——每一粒沙都是国土,每一段堤都是长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