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路战歌


■焦凡洪

1949年,袁永祥所在宣传队的战友们在营区劳动。袁永祥提供

辽宁省军区某离休所老战士袁永祥,今年已是92岁。前不久我去采访他,聊起了和战地文艺有关的故事。

袁永祥走上战地文艺岗位是从在舞台上扮演一只羊开始的。

1947年7月,袁永祥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在区中队集训。这时区里要组织演出一台节目,其中有出“活报剧”,分配给袁永祥和几位战士的角色是扮演一群羊。袁永祥对区长说:“没问题,我在家放过羊,准能演好。”

演出那天,袁永祥和战友从老乡家借了服装,翻穿皮袄毛朝外,“咩咩咩”地叫着上了台,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不久后,袁永祥被选入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21师宣传队。

几十年后,袁永祥依然记得当时宣传队队长的话:“我们既是宣传队,又是战斗队。打仗需要枪炮,我们就是给部队和人民群众送精神武器的。”

袁永祥在宣传队刻苦学习,工作很有热情。他不会识简谱,为官兵教歌就“现学现卖”。他还记得自己当时教战士最多的一首歌曲叫《突击组之歌》:“山中虎,天上鹰,突击组个个是英雄;冲向前,向前冲,子弹缝里显本领……”

1948年9月中旬,部队从长春郊区南下,连续行军17天,到达锦州以南地域。要打大仗了,大家摩拳擦掌。21师组织了“火线通讯组”,袁永祥被选为成员之一。在战斗中,每当记者在战壕里写好稿件,袁永祥就取上稿子,穿过炮火硝烟给战地报社和宣传队送去。

同年初冬,部队向关内进发。袁永祥等宣传队员到61团做设立“宣传鼓动棚”工作。每次他们都要比部队提前1小时出发,以急行军速度奔赴四五十华里外的预设地点,动员群众烧好开水装在水缸,摆在路两旁。部队到达休息时,宣传队就演一些短小精悍的节目,宣传部队行军中的好人好事,使官兵行军热情高涨。

时隔70多年,袁永祥依然记着宣传队里那些战友。这其中,让他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位叫陶淑文的小队员。她年龄虽小,但歌唱得好,还是行军模范。

一天上午,袁永祥和队友撤收“宣传鼓动棚”、给乡亲付清烧水的“柴草钱”后,开始追赶部队,途中遇到一位落在队伍后面的轻机枪手。陶淑文上前鼓励说:“同志,加油,咱们一起赶队呀!”

轻机枪手一看是宣传队那个12岁的小女兵,把嘴一撇:“你只背个背包,说得轻松。”

陶淑文说:“我帮你扛枪!”

轻机枪手说:“给你试试看,这机枪很重,还不把你压趴下。”

他的本意是想说自己落后是有原因的,谁知陶淑文一把将轻机枪夺过、扛在肩上就往前冲。这下战士不好意思了,在后面追着喊:“我跟你开个玩笑,快把枪还给我!”

可不管战士和袁永祥他们怎样喊,陶淑文就是肩扛武器不松手,一直追赶上战士的连队。她累得小脸上满是汗水,憋得通红。这个战士既羞愧又感动:“我真服你们这些文艺兵了。请放心,我再也不会掉队了……”

后来,袁永祥所在部队参加完平津战役,又挥师南下踏上追歼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征程。师宣传队时而集中、时而分散。他们既排演歌剧《血泪仇》等大戏,又创编形式多样的小节目,灵活机动地为官兵和人民群众演出,一路进军,一路浩歌。

1950年10月,已任戏剧队队长的袁永祥带着一支10人小分队赴广东与湖南交界山区为部队演出。那场为守桥战士的演出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当时,4名战士守卫着那座大桥,要轮流站岗,防止敌匪破坏活动。为了让战士都能看上节目,演出队演起了“流水戏”——队员调整角色和节目,演出时分上下半场,演员轮流去站哨。

2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队员们兴奋地编了一段“顺口溜”:“咚咕隆咚锵,‘流水戏’,上下场,又演出来又站岗,鼓舞战士斗志昂。”袁永祥补上了一句:“一切为了打胜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