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拨动官兵心中的弦


■干作余 樊净芷

“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仿佛能看到一幕场景:夜幕降临,喧嚣了一天的军营安静下来,老班长正和新兵聊天谈心,温言慰藉新战友的思乡之情……

这就是歌曲《军中绿花》的感染力,自军旅歌手小曾于1998年演唱以来,经久不衰。它和《我的老班长》《想战友》《绿军装的梦》《战友还记得吗》等歌曲一起构成了“军营民谣”的天空。

艺术要打动人,情感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对此,小曾有自己的体会——歌曲一定要“走心”,拿起吉他,拨动的不仅是那几根琴弦,也是官兵的心弦。

小曾全名曾德洪,1989年参军。由于歌唱得好又会识谱,他在新兵连时就开始教歌。后来,小曾留在了教导队,当了3年新训班长兼教歌员。长时间和新兵们接触,小曾熟悉并了解战士们的情感与生活。这种熟悉,让小曾脑海里逐渐形成了平实质朴的旋律。他创作的第一首民谣《新兵想家》便由此而来。这首风格鲜明、饱含真情的歌曲,很快引起基层战士的共鸣。

铁打的营盘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兵。在小曾眼中,这也是抑扬顿挫的音阶音调。要为这些可爱的战友创作“能深深扎根在心中”的歌,成为小曾的追求,“军营民谣”的萌芽也越长越旺。

盘点小曾创作的歌曲,我们发现多数作品的歌词直白、旋律朴实、直抵人心。他说,在创作的近300首歌曲中,90%反映的是普通士兵身边的小事。比如,《回家探亲》讲参军后第一次回到家里时的故事,《离开部队的那一天》写老兵退伍时大家相互送别的场景。《军中绿花》更是一首“官兵自己的歌”。小曾说:“这首歌应该算是由广大官兵创作出来的。当时这首歌在部队有很多传唱版本,我参与了对歌曲的修改润色,而后首唱。”

20余年来,他每年都要到部队慰问演出六七十场,每次都要求自己沉到基层、深入生活,和战士们同吃同住。战士们也把小曾当成“自己人”“老班长”,有什么话都乐意告诉他。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喜怒哀乐,从官兵心中流淌到小曾的歌曲中,再从歌曲中回流到官兵心底,成为源源不断的汩汩活水。

“班长,女朋友要和我分手,可我还是想留在部队”“班长,如果打仗,我会第一个报名”……一次,小曾随某文艺小分队赴西藏演出时,边防战士质朴的话语深深打动了他。后来,这些士兵的内心独白都化作了艺术的语言,融入《墨脱新娘》和《墨脱阳光》两首歌曲中,在边防官兵中传唱。

唱远方的家乡,唱梦中的恋人,唱不舍的军营,唱离别的战友……这些歌从不避讳官兵那些细微琐碎的心事,而是以官兵自我表达为主要形式,唱出官兵的真实感受,贴近官兵“原生态”生活和情感方式,自然受到大家的喜欢。

“我们都很普通,来自那南北西东。无论在祖国的海角天涯,肩负的使命相同。没有谁天生英勇,风雨后才有彩虹……”这首小曾创作于2009年的歌曲《当个英雄》,在2018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被“扫雷英雄”杜富国唱出来后,让全国观众为之感动。小曾将他从普通官兵身上发现的“英雄闪光点”,衍化在音乐中,打动了这位凡人英雄。

在杜富国负伤后治疗的那段日子里,有人曾问他,想听什么歌?杜富国回答说,想听《军中绿花》。于是,通过手机语音连接,小曾为他清唱起《军中绿花》。细腻动人的歌声成为杜富国战胜伤痛的心理慰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小曾回忆起这段经历,感慨道:“音乐其实无须过多‘炫技’,在真情实感的流露中,能够拨动官兵内心的弦,便有了温度和力度。”

近年来,小曾跟随文艺小分队走向训练场、演兵场,在官兵火热的强军实践中把握新时代“军营民谣”的创作灵感。他陆续推出了《高原兵歌》《七十五厘米》《军人的名字是第一》《号角吹响就出战》《我用准备打仗的方式致敬青春》等一批新军营民谣歌曲,同样受到官兵欢迎。小曾说:“我们要从宏阔的时代画卷中入手,向细微的军营生活里切入。新时代军营民谣创作者始终不变的,依然是以官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