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善于预判对手的预判


■叶标  彭天浩

作者:周  洁

“预判对手的预判,抢占对手的先手。”竞技场上,优秀教练员往往会凭借丰富大赛经验、现场应变能力,在对手进行战术调整时,提前做出精准预判、拿出反制措施,将对方的变化招数悄然化解。善于预判对手的预判,也是军事指挥员不可或缺的制胜能力。

陈赓大将有句名言:“枪声一响,再好的应对方案作废一半。”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交战双方指挥员都会根据战场态势作出相应的战略战术调整。是一味等待对手变化,然后被动进行应付,还是提前预判对手的预判,料敌在先、主动反制,不仅考验指挥员的敏感程度、应变速度,还将决定战场态势、战争结局。

预判是一种思维。预判对手的预判,就是站在对手的角度、运用对手的思维思考问题。思维影响成败。不知道对方指挥员的想法、不理解对方指挥员的思维,“等情况来了再反复研究”,就会迟一步、慢半拍,处处受制于人。“如果我是敌人,我会制定怎样的战略?”只有看透敌人的企图、把准敌人的脉搏,才能“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行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掌控有力、克敌制胜。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朱可夫元帅说过一句充满自信的话:“我不知道德军将要行动的计划,但是根据对情况的分析,他们只能这样,而不会有别的做法。”自信源于深知。我军历史上打过许多“神仙仗”,就是因为对对方指挥员的排兵布阵了如指掌,能够预先判定对手“只能这样”,而不会有“别的做法”,然后将计就计、顺势而为,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要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

当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给国民党团以上军官写个传。打仗就是打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对方指挥员个性、心理、思维、习惯、性格等的知悉程度,决定预判的精准度和执行的坚定性。淮海战役中,粟裕基于对杜聿明多年的深度了解,预判徐州之敌可能从西南方向撤退,并将重兵提前置于津浦线两侧。尽管杜聿明声东击西、虚张声势,粟裕仍然坚信自己的预判,最终大获全胜。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复杂跌宕、扑朔迷离,精准预判对手的预判难上加难。研究对手不能总是上“一年级”,而要从广度、深度、精度上下更大功夫,不仅熟知对手的“昨天”、看清对手的“今天”,更要预判对手的“明天”,练就准确识变之智、科学应变之道、主动求变之能,牢牢把握能打胜仗的主动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