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无小事,小事小节里有政治。习主席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贯彻这一重要指示,党员干部必须守住小节,慎待小事,加强自身修养、筑牢思想防线,始终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越是常人不易觉察处,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越是琐碎微小的细节,越能彰显一个人的修养。南宋诗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上自家的蜡烛。在他看来,公与私之间绝对不容混淆。这则故事看似小题大做,但其折射出的公私分明的态度引人深思。“祸患常积于忽微。”为官者倘若在小事小节上不注意,则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一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事小节如果守不住,就可能成为引燃贪欲的导火索、通向贪腐的催化剂。
小事小节不仅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个人形象的反映,也是党风政风的体现。在小事小节方面,优秀县委书记谷文昌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谷文昌的二女儿要结婚,想让他批点木材做家具。谷文昌告诉女儿:“我管林业,如果我做一张桌子,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他常对家里人说,当领导干部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小节”不丧失,“大道”不偏离。正是因为我们党的队伍里有无数像谷文昌这样守小节、明大德的党员干部,严格自律、慎初慎微、防微杜渐,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群众拥护,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今天我们面对的考验更加复杂、挑战更为严峻,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仅在大是大非、大风大浪面前经得起考验,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还要在日常小事、生活细节上守住底线、不越红线,牢记“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用人、用车、用钱等问题上,不给私欲留缝隙,不给思想松劲找借口,真正做到“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军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