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粽叶寄相思维和一线过端午
当地时间5月31日,黎巴嫩南部提尔市沙马村的中国维和营区里,摆放着粽叶、糯米和红豆、花生、红枣等馅料的和平广场一派热闹景象,官兵们正你追我赶地进行包粽子比赛。
在端午节临近之际,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举办主题活动,组织了包粽子比赛、茶话会等活动,让大家在海外也能纾解思亲恋家之情。
小小粽子承载着端午文化,寄托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上等兵曾洪超说:“端午节所传承的家国情怀已穿越千年历史,在海外执行维和任务,更能感受到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的骄傲与自豪。身处战乱方知和平不易,也更加明白维和行动的意义。”
“值此端午佳节到来之际,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全国人民幸福安康,万事如意。”比赛结束后,维和官兵开展了向祖国送祝福活动,表达了他们心系祖国的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
外联组组长汤西西将蒸好的粽子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美礼品打好包,送给维和友军、联黎部队雇员以及营区附近的学校师生,并向他们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寓意。
分队政工副分队长蓝天章说:“对于我们在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来说,举行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既有利于加强官兵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向外国友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友谊。”
坚守维和一线,播撒的是希望,守护的是和平。短暂的休息过后,维和官兵们又重返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维护世界和平的铮铮誓言。
(据新华社贝鲁特6月2日电 蓝天章、庄小好)
绵延的记忆 永恒的家国
■范 晶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呷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一个粽叶飘香的时节,一个精神传承的节日。
求吉、纳祥、辟邪,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普遍主题。端午节里,人们或浴兰包粽,或挂艾赛舟,总有一股浓郁的爱国思绪涌上心头。
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20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解粽节、粽子节、诗人节、女儿节、浴兰节、龙日、地腊,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纪念屈原说最深入人心。而正是因为端午有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注入,才使其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根”与“魂”的独特节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2000多年前,当悲愤的屈原仰天长叹,写下绝笔《怀沙》,抱石投入滚滚的汨罗江时,他可能不会想到,从此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患意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创新精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执着、“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阳刚血性,以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风亮节,便融入了浩瀚的中华民族精神长河里。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今天,每逢端午,屈原那饱含家国情怀的文辞,以及背后的文化血脉传承,便跨越时空,与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愫共振而鸣,激励人们自觉把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最使屈原成为人民热爱与崇敬的对象,是他的行义,不是他的文采。”弘扬先贤高风,传承爱国精神,这是端午作为节日存在的根本,也是端午之于时代的意义。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各类可口的粽子,总是餐桌上的佳肴。这粽子,滋养的不只是人们的胃,还有心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情感系于斯、认同归于斯的民族心、民族魂,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永远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使命担当,到“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铿锵誓言,再到“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火热场景……爱国主义始终是神州大地激昂的主旋律、奋进的冲锋号,是指引中华儿女逐梦前行的灯塔、阔步强国征程的路标。
“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爱国既是一种本色,更是一种责任;既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行动。让我们以爱国情怀为帆,以实干逐梦为舵,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将“民族兴亡、我之责任”化为行动自觉,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不断奋斗前行,为民族复兴增光添彩。
上图:6月3日,2022年“屈原故里”中国龙舟争霸赛(宜昌)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三峡大坝前举行。 新华社发
下图:端午节来临之际,武警兵团总队执勤第五支队官兵与驻地群众一起包粽子。汪泽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