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描绘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本报记者 佟欣雨

武夷山茶产业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图为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的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高山生态茶园。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美丽世界,美丽中国。作为“国之大者”的国家公园建设,为更好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夯实生态根基。

“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2019年8月19日,在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的贺信中,习主席对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的重大意义作出深刻阐释。

透过国家公园建设的“窗口”,我们看到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看到祖国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濒危与新生

呵护生物多样性的“摇篮”

高挺的笔管榕树上,一只通体毛色呈淡棕色的雌性海南长臂猿蹲坐在树梢,怀中抱着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婴猿。

透过照相机镜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长臂猿监测队队员郑海强,捕捉到这样一幅珍贵画面,令他和队友倪德聪激动不已。

这是自2021年海南长臂猿新生两只婴猿之后,再添一新丁。自此,这个被评定为“极度濒危”级别的中国特有物种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10只,稳定恢复至5群36只。

“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这4个“最”决定了国家公园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关键区域中的首要地位。

首批5个国家公园分散在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华南、东南地区,均处于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23万平方公里的保护面积,涵盖了我国陆域近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为保护“雨林精灵”海南长臂猿走出濒临灭绝的困境,海南省不断改造修复栖息地。在海南,长臂猿监测队18名专职队员定期穿行在热带雨林间,监测种群数量、种群状态和习性、行为等,为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不只是海南长臂猿。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区域内多类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明显增加。武夷山国家公园启动生物资源调查,相继发现10余个动植物新品种;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川陕甘三省,守护着全国70%以上野生大熊猫和千余种野生动植物;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首只成功救护并放归的野生东北虎“完达山1号”,野外生存状况良好,逐步适应放归地环境……

正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负责人侯翎所说:“包容野性的自然,万物各得其所、自由自在,‘并育而不相害’。”

破与立

打破“九龙治水”的藩篱

“一只青蛙,在水里游归渔业部门管,跳到岸上归林业部门管,被抓了由公安部门管,卖了归工商税务部门查。”2019年召开的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上,这个形象的表述引起与会者的思考。

在无任何成熟经验可供参照的情况下,三江源国家公园闯出一条新路。2016年6月7日,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时成立的,还有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管委会。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县级主管部门一体纳入管委会,整合下设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委托管理局负责保护、管理和运营。

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60余年间,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增加至近万处。这些自然保护地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交叉重叠、多头管理和碎片化孤岛化等问题。

此前分散的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较小,建立国家公园,能够把原有的保护地全部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保护单元,便于管理。例如,大熊猫国家公园从空间上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将原来分属不同部门、不同行政区域的69个自然保护地连为一体。

除打破空间分割外,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打破“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局面,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进行体制试点的同时,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试点。以前分散在两个省,由不同部门、不同地方政府管理的职责全部移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再由管理局对整个公园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游客与访客

开启人与自然的心灵对话

SC0001,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1号界碑”。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的瓦屋山景区,门口不远处树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界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景点,到此打卡的访客已超过50万人次。

无独有偶。2021年“五一”假期,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迎来12名参与“黄河寻源计划”的生态体验访客。这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实施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机制以来,获批入园的首批访客。

从“游客”到“访客”,称呼的一字之变折射出人与自然关系的悄然变化。不是走马观花般的欣赏风景,而是与自然进行一场深入心灵的对话。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公园建设除保护生态外,还承担着科普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功能。

“国家公园不能建成无人区,也不是一个隔离区,更不是我们人为设定的一个禁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表示,“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国家公园是一种以未来人类生活空间锻造为目标的自然文化形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国家公园,是最好的生态产品,也是最美的自然课堂。国家公园的科研、教育和游憩功能,将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实现全民共享和世代传承。

人与自然的互动,除了远道而来的访客,还有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居民。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大多处于无人区不同,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决定了国家公园内不可避免地存在居民生产生活活动。

为此,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基础上,分区实行差别化管理。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以1号界碑为标志,正前方的瓦屋山景区允许游客活动,越过界碑就进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般控制区,更远处是核心区。“一般控制区允许一定规模的居民日常生活,以及进行有限制的生产经营、自然教育等活动。核心区则严禁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工作人员李敏杰介绍。

“用10%左右面积的发展,换取90%以上更重要区域的保护。”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旅游胜地,也是传统茶叶产地。公园内,坚持人工除草、杜绝化肥农药、套种乡土树种的生态茶园,成为助力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的一项创新实践。

首批国家公园的设立,不是句号而是开始。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功能良好的区域,近年来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下一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建立动态开放的国家公园储备机制,引导全国各地推动国家公园的创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