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集团军“品牌连队”建设试点,源自一名连长的“求助”。
“请机关同志给我支支招,我们连队究竟该怎么建、怎么带?”不久前,该集团军组织机关干部当兵蹲连。座谈时,某新组建连队连长谭健健道出肺腑之言:“接手新连队后,常常感到茫然,工作不知该从何下手。”
谭健健所在连队,是调整改革中诞生的一支新质作战力量。连里清一色的专业技术军官和中高级军士。放眼全旅,就他们一支这样的连队,开展工作没有经验可借鉴,连主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谭健健面临的问题,也是许多基层连队主官面对的共同课题:调整改革后,很多老牌连队转型重塑,不少新型连队应运而生,新老问题交织,给连队抓建带来更多挑战。
就这样,“如何帮助连队抓建”的议题进入该集团军党委的视线,“品牌连队”建设试点由此启动。
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品牌连队”建设的初衷是什么
“虽说有的连队在旅里是一根‘独苗’,但放眼整个集团军却有不少‘胞兄’。”针对谭健健遇到的问题,该集团军组织处处长唐山提出设想,“若是在众多‘胞兄’中选出一个代表重点培养,是否能为其他连队探出一条路?”
基于这样考虑,该集团军党委提出“品牌连队”建设试点的构想:他们希望在各级党委机关的指导下,为不同类型单位分别打造出一个示范连队,为其他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然而,在如何选择“品牌连队”建设试点单位的问题上,机关干部们出现了分歧——
有人提出,既然是打造品牌,那就应该优中选优,让底子好、成绩过硬的连队承担试点任务,这样的“品牌连队”才能立得住。
有人认为,“品牌连队”建设试点的初衷是探索基层建设工作思路和方法。从这个角度讲,与其选一个先进连“锦上添花”,不如选一个后进连“雪中送炭”,更具有工作指导意义。
几番讨论过后,后一种观点逐渐占据上风。最终,他们达成共识:要啃就啃“硬骨头”,要帮就帮后进连。如此,才能达到“帮一个,带一片”的效果。
就这样,“品牌连队”建设试点单位名单确定公布:一批底子相对薄弱的连队榜上有名。
“制约这些连队发展的症结是什么?”为摸清基层建设面临的矛盾问题,一场场蹲点调研活动随即在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同步展开。
座谈中,一位连长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在连队建设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抓建思路不清晰、开展工作没章法。”
“连队建设其实是一项主官工程。”某步兵连连长贾辉坦言,“通常主官能力过硬,连队建设不会太差。可现实是,我和指导员的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短板。”
“都说‘连队要走上坡路,关键依靠党支部’。”某新质作战力量连队指导员程扬朝感慨地说,“不过,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在我们技术业务单位还是比较普遍。”
基层主官们的肺腑之言,为参加调研活动的机关干部理清了思路。不久,一份《“品牌连队”建设试点实施计划》新鲜出炉。
在这份千余字的计划中,共出现了23个“帮”字:帮理思路、帮强素质、帮建支部、帮抓骨干、帮建队伍、帮打基础、帮解难题……他们希望,这一个个“帮”字能让基层连队的抓建之火烧得更旺一些。
是“资源倾斜”还是“点石成金”——
“品牌连队”究竟怎么建
入选“品牌连队”建设试点单位后,第77集团军某旅榴炮一连接到机关通知:根据连队实际情况,提交一份帮困解难需求清单。
改扩建营房设施、增配发物资器材、加强技术骨干培养……受领任务后,连长朱辉绞尽脑汁,写了一份足有33页的方案,提交给机关。
“若是按照这个方案实施,相信用不了多久,连队一定能够重回先进行列。”满怀憧憬的朱辉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冷水”:方案中大多数内容都被驳回。
“集中全旅资源照顾一个连队,显然违背了基层建设的客观规律。这样的‘帮建’看似见效快,但终究是昙花一现,一旦丢掉机关递来的‘拐杖’,连队建设照样还是要‘瘸腿’。”谈及驳回榴炮一连方案的原因,该旅领导说,“党委机关帮带基层,绝非‘资源倾斜’,而应‘点石成金’,切实把重心放在提高基层自建能力上。”
一番话点醒梦中人。朱辉开始认真思考:连队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人才!”几番思考过后,这两个字从朱辉的脑海中蹦出:连队曾以“育人”著称,因人才步入先进行列,如今却同样因人才不足而颓势尽显。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每每读起那段连史,朱辉都对那段辉煌历史心生向往——连队先后有100多名官兵获团以上单位表彰,向友邻单位输送35名技术骨干,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先后48次获得单项冠军、13次夺得团体第一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转型以来,榴炮一连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少之又少。对此,朱辉感慨地说:“如今,老炮兵玩不转新火炮了。”
朱辉提出的观点,该旅领导深表赞同:“人才培养和连队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个连队人才济济,基层建设就充满活力;反之,一个连队暮气沉沉,那么很难有冒尖的人才。”
于是,该旅党委研究后,决定将榴炮一连“品牌连队”建设试点的定位,聚焦在“帮抓骨干、帮建队伍”上。用他们的话讲,就是“让‘人才’成为连队的招牌”。
从“人工输血”到“自主造血”——
“品牌连队”的招牌如何打造
“放眼全旅,人才队伍的‘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吃多占了,别人就要饿肚子。”否决了榴炮一连“从其他连队抽调技术骨干加强到连队”的提议后,该旅领导为他们出了另一个主意:“培养一批‘会做蛋糕’的人。”
就这样,榴炮一连12名班长骨干全被“撒”了出去——他们白天在其他炮兵连跟训学习技术,晚上回到连队会议室总结经验,整理教材。
不仅如此,在旅机关的支持下,榴炮一连还办起了技能培训夜校。无论是火力科参谋、弹药科助理员,还是修理连技师,纷纷受邀走进连队技能培训夜校,成为官兵的“客座教员”。
为鼓足干劲,榴炮一连两名主官也花了不少心思——
朱辉当着全连官兵立下“军令状”:“不把连队的每个专业学懂、学会、学精,我主动向旅党委请辞连长职务”。
凡有官兵取得进步、在比武考核中取得好成绩,指导员袁国程都会以连队党支部的名义向其家人报喜。
“常青树不是不落叶,而是始终有新叶在生长。”每当有大项任务、送学培训的机会,袁国程都会把连里的新人推上前台。
“老话说得好,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不花精力培养,新人永远得不到成长。”袁国程认为,人才培养需要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这个稳定需要整个队伍形成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图景。
“真心感到连队不一样了。”谈起发生在身边的种种变化,连队兵龄最长的老兵、一级上士张行林感慨地说,“如今,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学到凌晨不觉困、练到力竭不嫌累。仿佛以前的‘爱兵育人模范连’又回来了。”
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让袁国程确信“连队真的变了”。在旅里组织的一次炮兵专业比武中,中士杨苑坤获得冠军,被旅里表彰为“练兵备战先进典型”。这给连队尘封多年的荣誉榜,重新添上了一抹新绿。
从“一花报春”到“满园春色”——
“品牌连队”的示范效应有多大
与以往轰轰烈烈的典型示范活动不同,这次“品牌连队”建设试点不声不响,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
正是这场春雨,让榴炮一连这棵树在不知不觉间开了花——今年第一季度,在全旅建制连队全面建设量化评比中,榴炮一连大幅进步,排名一跃进入中上游水平。
有官兵对榴炮一连的成绩提出质疑:“他们是试点单位,是各级重点帮建的对象,就算是‘原地踏步’,也得让人看起来是在‘进步’,不是吗?”
事实真的如此吗?为回应这样的质疑,该旅决定组织“品牌连队”建设试点阶段性观摩,让榴炮一连站在“放大镜”下,接受一次全方位的检验。
随机抽考某课目,连队最慢的一名战士用时也比训练大纲规定的优秀标准快2秒;抽考某型火炮百余条技术战术性能数据,10余名炮班长和技术骨干倒背如流;军官编组作业,面对“连长阵亡”的特情,副连长李振雷迅速代理职务,结合战斗想定下定作战决心……
“训练课目考不倒、业务知识问不倒、特情处置难不倒,榴炮一连的技术骨干,我们服!”这次观摩,不仅打消了质疑声音,也让其他同类型连队主官深受启发。该旅火箭炮连连长姚斌,干脆把榴炮一连“开办技能培训夜校”的做法照搬回了连队。
榴炮一连“逆袭”的名声传开,不少人前来连队学习取经。连队值班员的登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来访记录,其中不乏来自其他旅队的连主官。对此,朱辉来者不拒:“这不正是‘品牌连队’建设试点的初衷嘛!况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习很多经验和做法。”
放眼该集团军座座军营,“品牌连队”建设试点正在带来更大示范效应。
某旅无人机连将创新定为抓建突破口,积极创新组训方式,将连队官兵一分为二,一半学理论练装备,一半研战法搞创新,定期轮换。不到半年,他们就摘掉了军事训练落后连的“帽子”。
以无人机连的经验为范本,该集团军党委总结提出“以研代训、研训结合”的组训模式,在所属各小专业、小兵种连队中推广。
谈起“品牌连队”建设试点的示范效应,某旅电子对抗连连长刘韬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总发愁抓建没思路,如今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了章法。”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该集团军领导说,“其实,‘品牌连队’建设试点的初衷也一样,用一个典型带出更多典型。”
试点重在“实” 帮建重在“效”
■仇 超
过去,不少单位凡有建设试点、示范观摩等活动,担负任务的常常是“窗口单位”“标兵连队”。为了让本单位的工作成绩获得上级认可,有的部队还会毕其功于一役,通过资源投入、政策倾斜、人为照顾等方式,尽可能调动力量帮助担负任务的单位搭台造势。
开展建设试点、示范观摩等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试水探路、总结经验、树立榜样,达到“栽下一支报春花”,引得“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效果。如果一个榜样的产生更多是依靠外力支持和资源倾斜,这样的“人造景观”既没有多少普遍性,也没有多少信服力。
第77集团军之所以选择一批后进连担任“品牌连队”建设试点,其初衷是希望在各级党委机关的指导下,通过连队自身努力探索出一条抓建之路,进而为其他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试点单位选择的理念之变,折射着党委机关工作理念之变。过去部分单位党委机关帮建基层,习惯于大包大揽,把“指导”变成“主导”,把“帮带”变成“替代”,把“协办”变成“包办”。这样的做法看似短期内卓有成效,然而其经验能否复制、效果是否持续,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帮建指导是抓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党委机关端正政绩观,真正帮助基层把建设形势摸清、把矛盾问题找准、把思路举措落实,既帮助解决困难,也注重强基固本,通过帮建增强基层独立自主抓建的责任感和能动性,切实达到 “管长远”“带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