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在肆虐的洪水面前,人民解放军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冲不垮的大堤。那一曲抗洪壮歌深深震撼了我,高建成、李向群也成了我心中的英雄。在英雄精神感召下,我应征入伍,来到驻南京某舟桥部队,成了一名舟桥兵。
那是一支鏖战在长江的舟桥部队,担负着战时架通“生命之桥”的使命任务。下连后,我被分到舟桥一连。铁钉、钩篙、并舟具成了我的伙伴,那是舟桥兵手里的枪。车场里,“老解放”牵引车被擦得铮亮,驾驶员保养舟车的动作整齐划一,这一切都让我体会着什么是过硬的作风,自豪感油然而生。“舟桥器材都是钢,磕磕碰碰易受伤;舟桥器材都是铁,碰碰磕磕就流血”“一月满手茧,一周脱层皮”,是舟桥兵训练生活的真实写照。大家手腿受点小伤是常事,手掌上的水泡也是此起彼伏。
巍巍大堤作课堂,滚滚江水当教材,我们聆听老兵讲述抗洪经历:“小铁钉是激光枪,大铁钉是激光炮;武艺练不精,还算舟桥兵?”新兵初来乍到,不解其意,问个不停。老兵们笑笑,只说你们以后就知道了。在敲敲打打、操舟搭桥的单调生活中,在一次次淬火锻打中,我们受过伤、流过血、留过疤,成长为过硬的舟桥兵。
收到国防科大工兵指挥专业录取通知书时,我第一时间告诉老连长。“要做好吃苦准备,要对得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工兵精神。”老连长的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专业训练在乍暖还寒的四月开始了。连接、操舟、旗语等基础课目陆续展开,撑篙、推舟、挂接……铁碰钢的训练中,动作每天重复上百遍。脚上穿的体能鞋从没干过,战友们习惯用塑料袋裹住袜子穿进湿鞋。从不懂到熟练,专业越学越多,技术也越练越精。厉兵秣马、淬炼成钢,指挥员的样子已具雏形。飞扬的红旗、嘹亮的歌声、激越的呐喊、灿烂的笑容,让每一名学员情不自禁融入其中。那时,我理解了“甘为人桥”的精神,那是舟桥兵的使命所在。
毕业留校后,我被分到老连长以前的连队任排长。记得那是一个大雨瓢泼的夜晚,由于水流过快,停靠渡口的一艘渔船船体被撞浸水,面临沉没。“紧急集合!”副连长一声令下,救生小组2分钟做好准备。“一号汽艇,加大马力,全速推进!”已接近汽艇极限航速,风大浪高、水流速度快,几次靠近渔船险些被打翻。官兵心存一个信念:阻力再大,也不能阻挡救人的步伐。大家毫无畏惧,伴着微弱的星光,一次次向渔船靠近。平时的训练在这时接受了检验,我们瞅准时机,果断出击,渔民被救上汽艇。那一刻,我心中热流涌动……
舟桥兵遇水架桥是绝活。逢综合演练时,演训场里的那个千年古渡总会焕发别样的青春活力。信号弹升空后,快速开设浮桥渡场。突然,枪声大作、炮声隆隆。“‘敌’火力袭扰,迅速隐蔽!”指挥员发出号令,转眼间,河面空无一人。“敌情解除,恢复作业!”闻令而动,群舟并发,马达齐鸣。舟车、汽艇牵引器材急速驶向开设区域,河中舟、桥桁、桥板,上演“变形金刚”……20多分钟,200多米宽的河流“天堑变通途”,再次刷新纪录!“踏河渡江只等闲,钢铁巨龙浪尖飞”,看着工程机械、载重车稳稳过河,喜悦洋溢在战友们脸上。是的,对于舟桥兵来说,这是最动人的画面、最美丽的风景。
勇敢的舟桥兵被形容为蛟龙。舟桥情总是紧紧把鱼水情谊连在一起。千山红、大通湖,“常德保卫战”“安乡保卫战”,三湘大地有汛情的地方,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党员突击队队员胳膊上的红丝带在大堤上飘扬,如同天边绚丽的红霞。
去年出差空隙,我重返连队。来到昔日训练的仙人矶码头子汇洲段,我远望茫茫江水,回首如歌往事,感慨不已。
“驾着狂风,冒着暴雨,我们为人民抗洪魔,抢险救灾美名传,生命之舟快如剑,劈波斩浪保平安……”江对岸仿佛又传来了熟悉的舟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