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过,海拔45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依然寒风呼啸,冷风如刀。
一场大雪,给原本渐露春色的高原又盖上了一床洁白的“棉被”。高原的天,说变就变。大雪刚过,转瞬即是烈日当空、艳阳高照,但雪山的冷峻和天气的寒冷,却依然没有丝毫改变。新疆军区某团勤务保障营汽车驾驶专业复训,即将在这里展开……
一
晚饭过后,夕阳沉下,天空渐渐暗淡下来,教导员宁一在板房前看了看天色,抬手看了看时间,随即从上衣左侧口袋里掏出口哨,吹响了紧急集合哨。
这段时间,营长下山休假,教导员宁一既抓军事训练,又抓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负责后勤、装备保障各项工作。工作千头万绪,但他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高原驻训,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上级出台了相关措施保障官兵福利待遇刚性落实。严格落实休假,就是其中之一。
基层部队中一名主官休假,另一名主官就得主动“补位”。正是“补位”,让宁一练就了“军政兼通”的能力。
短促的哨音响彻高原驻训地,顷刻间,分散在各个阳光板房内的官兵动若风发,迅速穿戴装具,跑步向集合点汇聚。不到一会儿,官兵整齐列队完毕。
“今天我们临时调整训练计划,进行夜间道路驾驶训练……”一声令下,官兵迅即跑向停车场。
打开车门,钻进驾驶室。拧动点火开关,所有车辆一次性点火成功。瞬时间,马达轰鸣,烟尘滚滚。长长的车队犹如钢铁巨龙,闪耀着灯光驶出营区大门,隐没在茫茫夜色之中。
这一年多来,官兵在附近地域已经训练多次,哪段路窄弯多,哪段坑多坡陡,大家都已经烂熟于心。
然而,这次夜间驾驶训练,宁一却一反常态,带着大家不走寻常路。一路上陌生的路况和环境,让大家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二
此刻,在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除了部队官兵驾车前进的声音和寒风的呼啸声,官兵再也听不到车窗外其他的声音。
前方会有什么状况出现?大家不可预料,只能稳控方向盘,跟随车队前进。
发动机轰鸣,车轮滚滚。车队越走越远,两侧车窗上凝结的雾气也越来越厚。没过多久,已经完全看不清外面的丁点星光。
“前方冰雪路面,各车迅速安装防滑链……”车载电台里突然传来教导员宁一的指令。车队慢慢减速,靠向路边停车。
第一小队队长、汽车连连长王利敏带领大家迅即行动,取下早已备好的防滑链,套链、锁链……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
由于高原路况复杂,加之天气多变,经常是“一天经四季,十里不同天”,部队进行远程机动和道路复训等行动过程中,时常会遇到雷雨、暴雪、泥石流等突发情况。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每台车都配备了防滑链、千斤顶、铁锹、钢丝绳等随车“六件套”,以保证单台车辆遂行任务遇到险境时能够迅速脱险。
安装完防滑链的车队继续向前行进,车轮轧在冰雪路面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奏响了进行曲的乐章。
爬坡过坎,车队越往前走,路面上覆盖的冰雪越厚。就在这时,对讲机里又传来了教导员宁一急促的口令:“上级通报,‘敌机’将于5分钟后临空侦察,所有车辆关闭灯源,进行闭灯驾驶,无线电保持静默20分钟!”
接到指令,连长王利敏抓起车载电台急切地呼道:“各车注意,关闭所有灯源,采用闭灯驾驶前进。”
眨眼间,犹如拉下了总电闸,所有车辆齐刷刷地关闭了灯源。
夜间闭灯驾驶训练是夜间驾驶课目中难度最大、安全风险系数最高的一个训练课目。由于受视野的限制,很难判断前后车之间的距离和把握左右的界限,即使在平原地区训练,也存在很大安全风险,加之高原上道路窄、路况差,风险系数陡增。
驾驶员、一级上士崔晨伟右脚轻踩制动,控制车辆减速的同时,迅速按下一个按钮,然后摸起右手边的一个VR眼镜戴上,从容地变换挡位、加速前进。
前些年,官兵积极发扬军事民主和群众智慧,利用反光贴和荧光棒等器材,摸索了一些夜间闭灯驾驶的训练方法,但是由于受不良天候影响较大和机动速度受限,难以满足新型装备快速机动作战的新要求。
“别看这副VR眼镜不大,但它的作用却大着哩。”连长王利敏介绍说,这就是他们夜间闭灯驾驶的“神器”——夜间热融合辅助驾驶系统。这套系统具备夜视功能,可以让驾驶员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如昼间一样驾驶。
“这套辅助驾驶系统有多个夜间辅助模式,可以在夜间应对浓雾、雨雪等多种不良天候。”驾驶员崔晨伟一边驾车快速前进,一边欣喜地说,“自从配备了这套夜间辅助驾驶系统,夜间驾驶和白天没有什么区别,不仅车速提起来了,而且比之前夜间驾驶安全了许多。”
“有了新装备的助力,夜间驾驶训练方便多啦!”情况解除后,驾驶员崔晨伟摘下VR眼镜,兴奋地说道。运用新科技助力复杂条件下的夜间驾驶训练,让他再也不用为夜间闭灯驾驶风险大而犯愁了。
近年来,该部在演训中积极运用先进科技成果,训练质效明显提升,让身处雪域高原的官兵切身感受到了科技的独特魅力。
茫茫夜色中,群山似乎已经沉睡,任凭这条钢铁巨龙在黑夜之中游动。长长的车队时而排成一道竖线直行,时而呈“Z”字形盘旋爬升前进。
三
车轮滚滚,车队疾驰。然而,车队不久又全部停了下来。
原来是车队中的第二辆运输车突然陷了车,道路狭窄,附近无迂回道路,车队被迫停车。正在通过的这段狭窄路段被大雪覆盖得严严实实,路面上的大坑也被冰雪填塞得满满当当;驾驶员、二级上士刘鹤未能发现这个隐藏的大坑,驾车通过时,右前侧车轮直接掉了进去。
车辆熄火。刘鹤打开车门,从驾驶室一跃而下,快速从挡泥板上方取出三角木,塞到前后车轮下方,防止车辆溜动。带车干部、排长郝凯凯打着强光手电,一边察看陷车深度,检查车辆有无受损,一边向连长报告相关情况。
刘鹤虽然是一名有着10多年驾驶经验的老手,但对这样冰雪之下暗藏的“玄机”,也难以料及。
“大风将附近松软的雪吹进了大坑里,把大坑填平了。若是在白天,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端倪,但是夜间视野受限,灯光照射有阴影,很难发现这些细微差别。”刘鹤有些委屈地说。
紧随其后的几辆车靠边停稳后,驾驶员从驾驶室跳了下来,准备上前帮助刘鹤处置险情,便于让车辆快速脱险。
“虽然是个‘小插曲’,但也是一次检验,这种情况就要考验驾驶员和带车干部紧急处置的能力,我们其他人不要上前帮忙,平时不练,真打起仗来,哪能这么轻易就帮得上忙。”连长王利敏将大家拦了下来,“随着高原驻训任务拓展,很多时候都是驾驶员和带车干部单车遂行保障任务,到那时候,一旦有什么突发情况,谁能帮得上忙?”
连长的一席话,让战士们深有同感。随着我军实战化训练的深入开展,官兵对“像打仗一样训练”的理解越来越透彻。他们把汽车兵以往只需要会驾驶、会保养的要求,向会维修、会处置特情等更高层次转变,通过情况诱导、实情考核等方法手段,不断提升官兵综合技能和素养。
刘鹤和郝凯凯两人喘着粗气跑前跑后,一会儿钻到车上取出救助工具,一会儿趴下身子查看车底情况,争分夺秒地对被困车辆进行“救治”。
“还好这几年进行驾驶训练时,我们会经常针对冰雪路面特情处置进行训练,不然怎么处置都不知道,更别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郝凯凯对快速处置完这一意外充满信心。
针对冰雪填塞的状况,他俩协力抬出随车携带的工业盐,往车轮下方铺撒以融化冰雪,并在车轮前后挖凿进出的缓坡。只有挖低车轮前后的坡度,才能减少阻力,让车轮从坑里爬出。
随后,他俩又从附近找来石块和干草,往右前侧车轮下方填充,以增加车轮与接触面的摩擦力。
刘鹤用千斤顶顶起右前轮,又往轮胎下方塞石块。郝凯凯奋力用铁锹铲着泥土往坑里填,不大一会儿,大坑就被填得差不多了。
收起千斤顶,发动车辆,刘鹤猛踩一脚油门,汽车如一头巨兽,猛地往前一冲,右前轮便上来了。
这个“小插曲”,虽然并未对人员和车辆造成任何损伤,但让刘鹤认识到了自己在驾驶技能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刘鹤感慨地说:“如果是在战时进行弹药、给养等各类物资保障,原本计划的时间却被耽搁在处置陷车上,可能就会贻误战机。”
四
经过紧急处置,车辆成功脱险,车队再次向雪山进发。
子夜时分,车队翻越一处达坂,此时海拔升至5100多米,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越来越大,排气管不时发出“砰砰砰”的“放炮声”。
“不要紧张,这是由于海拔增高,氧气减少,发动机里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放炮’……”驾驶员崔晨伟打趣地说。
翻过达坂,弯道减少,驾驶员大幅度操控车辆的动作明显减少。崔晨伟左手紧握着方向盘,控制车辆沿着前方车辙行进。
“高原雪地驾驶风险系数较高,但是却能够锻炼驾驶员过硬的技术和心理素质。只有平时从严从难训练,战时才能应对自如。”教导员宁一介绍说。
“一路上各种‘情况’不断,道路崎岖难行,起初训练时,内心还是有些紧张,但时间一长,练得多了,胆子就慢慢变大了,也增长了一些见识,尤其是驾驶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驾驶员、下士李强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已经可以自如应对各类状况,具备了“放单”遂行任务的能力。
汽车驾驶专业复训夜闯喀喇昆仑,是该部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的缩影。在连绵起伏的暗夜群山中,他们砥砺前行,驶向未来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