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大文职人员来说,彼此既是同一队伍的战友,也是创先争优的对手;既要通力协作,也有良性竞争。文职人员善于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寻成长进步的增长点和突破点,才能在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协力共进、互利共赢中激发出更大潜能。
“人”字,一撇一捺,长短搭配,互相支撑,方可站稳。当前,我军技术构成日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不断增加,岗位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必然要注重细化专业分工、优化人员结构、提升整体效能。因此,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执行任务,处于各自工作流程、工作链条、工作层级的文职人员,都需要与战友和同事密切配合、紧密衔接,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当然,如果工作中缺乏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也容易让人精神懈怠,甚至不思进取。从管理学角度来看,职位设置都是金字塔型的,越往上走位置越少,筛选越严格,竞争也越激烈。对逐渐壮大的文职人员队伍来说,人才梯次结构正在完善,良性竞争氛围逐渐浓厚。职称评审、参赛名额、立功受奖……适度的良性竞争,能激发文职人员危机感,提振精气神、砥砺进取心,在强军兴军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开展竞争重在研透对手之长,善补自身之短,将收获的经验和教训用于自身成长,而不是与人为敌,更不能嫉贤妒能,甚至有意拆台。否则不仅不利于个人成长进步,甚至会影响战斗力提升和部队建设。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实现通力协作、良性竞争,关键在于明确目标和方向,激发文职人员内在动力。各部队要引导文职人员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岗位练精、把战位练强、把本领练硬,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对文职人员来说,成长进步的道路还很长,要提高的不仅是自身专业素质,还有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这里介绍武警工程大学两对文职搭档的故事,看看他们在通力协作中实现共赢、在良性竞争中共同进步的足迹。
本版制图:王立伟
一攻一防“双子星”
■本报记者 金雅兰 通讯员 马溯川 俞立原
提起武警工程大学文职人员周潭平和高志强,大家都戏称他们为“双子星”——同年出生,同校攻读博士,都主攻大数据领域,都主动转改为文职人员留校任教。如今,两人一个在某信息融合安全研究团队负责密码算法设计,一个在某信息工程联合研究团队负责大数据智能应用。他们互为对手,也互帮互助,在携手拼搏、互相激励中建立了深厚友情。
1
如果说,周潭平的研究方向偏向于“防”,那么,高志强的研究方向则更偏向于“攻”。
互为“攻”“防”的二人相识于2018年。那时,周潭平因设计新型密码算法在中国密码学会年会上拿下优秀论文奖,一个月后,他又站上了全国密码技术竞赛一等奖的领奖台。
一年内两获大奖,周潭平初露锋芒。时任研究生大队大队长李志峰邀请他登台,与全校研究生交流经验。“未来的作战体系,是在有线、无线并存的网络环境中运行的,敌方会想方设法入侵我方网络,从中获取、伪造甚至非法篡改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我认为根据现在的任务需要,数据分析才是第一位的。您怎么看?”交流讨论时,学弟高志强阐释了自己的看法。
这次活动,让两人在观点碰撞中产生了友谊的火花。
2
为了践行导师“在一线搞科研”的理念,高志强围绕课题展开深入调研。从西北边陲到西南重镇,从川陕交界到粤港澳大湾区,他一路调研,一路采集数据、测试系统。
2019年夏,因长期深入扎根一线,高志强获得大量一手信息,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佳绩。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表彰大会上,周潭平作为毕业学长向高志强表示祝贺。
同年,高志强跟随周潭平的脚步,向组织提交了转改为文职人员申请。后续工作中,他们交往更加频繁,不仅友谊加深,而且在工作中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有一次,大学拟建设一批俱乐部,引导学员在“第二课堂”深化学习、提高素质。面对新的阵地,周潭平和高志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周潭平所在团队拟建设一家信息安全俱乐部,为了学习其他学校建设俱乐部的经验,周潭平跑遍周边院校,写下几万字的心得体会,使俱乐部一起步就迅速发展。
高志强则着手参与建设北方云俱乐部。最初设计实施计划时,个别人有过困惑:数据安全和数据分析两个学科,怎样融合?哪个为主哪个为辅?“交叉学科本就处于探索状态,要有开放的理念。不管左手右手,都要听大脑指挥!”学校科研学术处领导的一番话,让高志强豁然开朗,无论是数据安全还是数据分析,说到底都是服务于练兵备战需要。有了这个靶心,问题迎刃而解。
年底评比优秀俱乐部时,信息安全俱乐部因站位高、定位准、成绩突出,得到更高评价。“能够在竞争中学到工作思路和方法,是我最大的收获。”周潭平由衷地说。
3
2019年8月,高铁车厢内,外出执行任务的周潭平登车后,立即取出笔记本电脑投入工作。突然,耳畔传来熟悉的键盘敲击声。他抬头一看,巧了,不远处坐着外出执行任务的高志强。
经常出差执行任务,让他们养成了在路上研究思考工作的习惯。
这次,周潭平负责带领学生冲击全国高校密码数学挑战赛和全国密码技术竞赛。大数据算法攻坚过程非常艰苦,团队卡在了运行效率低的瓶颈问题上,始终无法优化解决。飞驰的高铁上,高志强得知他们的困惑,建议可以考虑并行计算的法子。获得新思路后,周潭平立即带领团队集智攻关,终于完成了更加优化的软件代码,并在两个赛事中一举拿下一等奖。
赛后,团队成员、研究生刘文超激动地说:“在两位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孵育出两个全国一等奖,这让我十分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从事科研的决心!”
去年底,周潭平和高志强被各自学院推荐参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在大学层面筛选时,高志强遗憾止步。
得知周潭平不仅被推荐参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还被评为武警部队“四有”优秀文职人员,高志强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同时又增加了几分危机感和紧迫感。
今年,高志强带领团队积极备战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次,无人车加密组件出现问题,影响了信息正常传输,导致无人车停摆。周潭平所在团队及时援助,为他们提供可靠的安全保密技术。
一路互促互进,一路收获硕果。最近,在申报硕士生导师资格的竞争中,二人又不期而遇……
一文一理“姐妹花”
■本报记者 金雅兰 通讯员 马溯川 冯 林
前段时间,武警工程大学开展中青年科技骨干评审工作,旨在选出有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重点培育,其中有一个文职人员的名额。
几十位文职人员争取一个名额,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其中,两位候选人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通信工程教研室文职人员陈怡君,另一位是外语第二教研室文职人员刘雯雯。
两人虽然所学专业一文一理,且多次在各类评比推选中“狭路相逢”,但同属崔翛龙教授领衔的信息融合技术创新团队,她们也在携手合作中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奏响共赢的协奏曲。
1
2018年,为迎接武警部队党委工作组的新“三项工程”验收检查,大学需要系统展示学科工程、人才工程等建设情况。
为展示军事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学遴选出一批既了解装备、有国际视野和前沿思维,又懂技术、有军事应用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职员工,担任“前沿装备”方面的工作人员。陈怡君和刘雯雯也在其中。
作为技术组负责人,陈怡君准备了详尽的参考资料,但刘雯雯将资料梳理后认为,有些内容不适合作为汇报展示。
“资料中有些内容与武警部队关联不大,过于学术化”“这些成果经过验证,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初次接触的两人各抒己见,在争执和讨论中不断磨合、统一思想,找准契合点,最终将科技前沿技术与武警部队的使命任务结合在一起,圆满完成任务。
期间,两人整理汇总的武器装备军语手册,为后来团队开发某大数据系统奠定了基础。
2
2019年初的一天,陈怡君正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刘雯雯突然拜访。
原来,刘雯雯正带队参加某外语教学比赛,需要研究有关信息识别方面的选题。由于欠缺相关专业知识,她特意邀请陈怡君合作备战。
如何帮助学员理解晦涩难懂的信息技术?采用哪种形式在课堂中呈现学术资料?针对相关问题,陈怡君结合自己在各个基地中处理实测数据的最新成果,多角度为刘雯雯出谋划策。在陈怡君的鼎力支持下,刘雯雯翻译整理了相关资料数十万字,在课件中将先进技术与相关知识有机融合,最终以绝对优势获得一等奖。
当时,刘雯雯已身怀六甲。看到她为了一堂课废寝忘食地啃教学理论、学信息技术、调整教学素材,陈怡君敬佩不已,同时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尽管刚刚申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但我不能懈怠,必须努力将科研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2019年底,经过深思熟虑,陈怡君主动申请转改文职人员,踏上了“孔雀蓝”逐梦之路。
3
2020年9月,由于实验室建设需要,已经进入信息融合技术创新团队的陈怡君,向导师推荐了有丰富任务经验的刘雯雯。经过审核考察,刘雯雯加入团队。
不久后,陈怡君邀请团队成员共同开发某大数据系统。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科研团队为平台,“姐妹花”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由于陈怡君经验丰富,长期在部队一线调研,在她的带领下,团队赴基层部队深入开展实地调研、采集数据;在此基础上,刘雯雯和其他外语教员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校正审核,开发出相关子数据库……
大学评选优秀军事理论成果奖时,陈怡君和刘雯雯又从“队友”变成了“对手”。最终,经大学学术委员会评审投票,她们各自的研究成果双双获得军事理论优秀成果二等奖。陈怡君坦言:“每次评比都是一次检验自我的过程,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在此过程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
几年来,“姐妹花”在各自领域绽放——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刘雯雯入选军队小语种专业人才库,作为专家参与某考试语言类试题库建设工作;陈怡君被推荐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英才,开发的某软件系统在一次重要任务中发挥了作用。
前不久,又有好消息传来,“姐妹花”所在的团队继成为国家和军队级创新团队之后,又入选武警部队首批重点扶持科技创新团队。“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助推器。”刘雯雯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