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第七十三集团军某旅纠治野战文化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既要因地制宜,更要贴近实战


■本报记者 李 倩 特约通讯员 廖晓彬 通讯员 李振彬

看着手中厚厚的一摞调查问卷,第73集团军某旅宣传科科长杨哲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开展野战文化工作,本来是为了丰富官兵驻训生活,激发官兵练兵备战热情,可为什么大家的负面反映如此强烈?

时间回溯到半个月前,该旅野外驻训刚刚开始,宣传科就对开展野战文化工作进行了筹划部署,氛围营造、展板设计、横幅制作……机关“拉单列表”,制订下发细则,并将基层完成情况纳入“双争”评比。

然而机关费尽心思,基层却不太买账。超过半数的官兵在问卷调查时反映:开展野战文化工作占用了过多时间精力,甚至影响了正常训练。为弄清原委,记者跟随杨哲到摩步二营一探究竟。

刚进营门,记者就看到全营上下正干得热火朝天:修改标语内容、调整横幅高度、更换展板样式……眼前忙碌的场景令杨哲感到不解,他当即向该营教导员朱尤志了解情况。

“我营驻训点位分散,前期各连队结合自身实际已完成了拉横幅、制作展板等工作,但机关检查组认为过于杂乱、不够统一,我们只能推倒重来。”朱尤志的一番话让杨哲颇感意外,再去其他单位走访,得到的反馈大同小异。

“开展野战文化工作既要因地制宜,更要贴近实战,怎能为了追求整齐划一,搞‘一刀切’?”了解事情真相后,该旅党委立即叫停了机关的做法,明确指出,开展野战文化工作必须为提升战斗力服务。

向战为战的导向立起来,野战文化工作开始“大变脸”。记者再次来到摩步二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横幅标语少了很多。走进某连帐篷,一面色彩斑斓的“战斗格言墙”尤为引人注目。朱尤志介绍,墙上的格言都是官兵自己写的,每一条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不仅如此,该营还鼓励官兵结合演训任务特点创作快板、小品等节目,突出“战味”“野味”,使官兵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激发训练热情。

一天,该旅开展实战背景下的综合演练,摩步四营在“敌”强电磁干扰下进攻受挫,官兵们承受着很大思想压力。演练间隙,营党委通过开展“连旗下宣誓”等文化活动给大家鼓劲打气。再次走上演训场,四营官兵重整旗鼓,各班组之间密切协同,最终成功夺占“敌”阵地,打了一场“翻身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