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滚滚,烟尘弥漫。4月下旬,第74集团军某旅受领驻训任务后,按计划向目标地域开进。机动途中,一场红蓝对抗演练同步展开:导调组全程临机设置特情,装备撤收、摩托化行军、铁路运输、重装投送等多个课目有序展开……
演练进行多时,蓝方逐渐心生疑窦——一路未见红方行踪!
“无法捕捉到对方编队行踪!”蓝方指挥所内,参谋人员心急如焚。按照计划,他们准备在某点位对红方梯队实施精确打击。结果,不但预案没派上用场,连红方的机动路线都没有摸清。
原来,红方途经此地前,早已计算出蓝方卫星过顶时间,并通过沿途侦察摸清了蓝方兵力部署情况,继而对人员、车辆和专业分队实施了精密伪装。当蓝方卫星过顶时,整个红方梯队早已化整为零,隐藏于丛林沟壑之间。
一路未见对手,战斗却未停歇!
铁路装载时,红方预设的“值班炮”严阵以待,电抗、通信要素值班人员紧盯屏幕,各专业力量遥相呼应密织安全防护网;机动途中,他们派出的潜伏小队分布在多个关键路口,负责对空侦察与地面掩护;疾驰山林中,不同专业力量多路编队、合成编组、分次开进,悄然向目标地域集结……辗转千里,红方牢牢把握着战场主动权。
“一路行军,总是先蓝方一步,这得益于我们未雨绸缪。”红方指挥员介绍,机动前,他们对行军路线进行精密筹划和全方位侦察,与各兵种力量实现信息实时交互,并全程布控了由警卫、侦察、防空等力量组成的警戒小组,在梯队隐蔽机动的同时保证快速高效出动,取得了“牵着对手鼻子走”的作战效果。
据了解,此次演练中,该旅摒弃以往“大建制、长纵深”机动模式,将传统隐蔽手段和现代军事技术相结合做好机动保障,强化行军途中的信息搜集、提取和分析,以有效应对对手侦察和监视。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变得愈发透明,被对手发现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该旅作训科参谋王维说,只有平时注重提升部队隐蔽机动能力,练就过硬“隐身术”,才能在战时让对手的情报侦察和预警探测系统失去效用,从而牢牢掌控战场主动权。
战争之变催生能力之变
■贺海知
刘伯承元帅曾说:“机动是趋利避害的行动。”战争实践表明,机动是贯穿所有作战行动的链条,是通往胜利和成功的大门。有效且隐秘的机动,才能为下一阶段的胜利奠定基础。
高效的机动方式,能为部队争取战场主动权创造有利条件。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视角更加多维立体,作战空间更加广阔,侦察手段更加多样,这对部队隐蔽机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换句话说,现代战争中善“藏”和能“打”同样重要。尤其在大规模远程机动中,只有凭借高超的隐蔽能力规避对手的情报侦察和预警探测,让对手变得“眼瞎”“耳聋”,才能在作战中处于主导地位。
战争之变催生能力之变。面向未来战场,我们只有适应作战需要,锤炼多维复杂条件下的隐蔽机动能力,以最适当的方法、最高的精度和最快的速度展开机动,才能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实现“形敌之妙,入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