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钱晓虎、韩成报道:数据奔流,战机轰鸣。近日,一场多军兵种体系演练在大漠深处展开,第82集团军某旅远火营与陆军航空兵、空军航空兵跨域联动,完成多波次立体攻防。走下演兵场,官兵向该营指控班班长、下士郑宏竖起大拇指:前期他与兄弟部队战友共同制订的一份规划,保证了远火力量有效嵌入体系作战链条。
“指挥战位的军士具备体系作战素养,来之不易,也是大势所趋。”该旅领导告诉记者,这几年,郑宏与特战分队切磋过精兵作战、与空军部队合练过引导打击、与电子对抗力量研训过信火协同,还参加过陆军指挥控制技能培训。历经多军兵种淬炼,他才得以胜任体系中的末端指挥战位。
到陆航院校学习无人机操作、赴通信集群培训数据流转、与防化官兵交流战场防护……在该旅,像郑宏一样跨界练兵的军士还有很多。近年来,该旅走开备战打仗人才体系联训新路,助推军士队伍指挥素养向体系型、合成型转变,有效对接联合作战战场。
“以前,班长打得准、体能强、带兵好,就能胜任指挥战位,如今大不同了。”该旅领导介绍,随着战斗力生成模式加速转变、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打胜仗需要聚合多军兵种力量实施体系破击,对担负一线指挥任务的军士提出了新的“能力标高”。然而,他们在演训中发现,信息素养偏弱、兵种协同经验不足等问题,在指挥战位的军士队伍中比较突出,补齐体系短板是迫切需要迈过的一道坎。
着眼助推军士指挥能力转型,该旅利用军兵种院校资源送学,借助新装备厂家跟产跟训,组织通信、侦察、火力等战位人员交叉任职锻炼,畅通多种培养渠道,补齐军士指挥理论知识短板,夯实能力基础。他们还依托信息化指挥平台,嵌入兵种要素、组网对抗演练,强化谋战思维,让军士们在打、抗、联中积累经验招法。
能力升级,助力军士在体系演训中大显身手。一次演习,该旅某营指控侦察班副班长林培杰与某陆航旅作训参谋柴博华携手作业,侦获多类目标。参加上级比武,某营一级上士孙相源指挥班组连贯完成多个课目,取得优异成绩,被选拔为该旅侦察科参谋。一批体系素养高、谋划能力强的军士陆续走上重要战位,担当指挥重任,推动该旅军事训练质效实现新突破。
火箭军某部深挖现有兵力潜能推动人才素质跃升
跨界换岗淬炼军士多能本领
本报讯 杨绍通报道:发射进入倒计时,火箭军某部二级上士杨岩滨紧盯操作系统显示屏,不放过一丝异常。随着点火口令下达,身为转运专业“武教头”的他,顺利通过发射专业考核。今年初以来,杨岩滨每个训练日都要进行“角色转换”,不光担负转运专业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发射专业跟岗学习。本次考核通过,标志着他被正式纳入该部复合型军士人才库。
驾驶号手能发射、测控号手会指挥、发射号手懂测地,在这支部队,像杨岩滨这样一专多能、一岗多备、一兵多用的复合型军士正接茬涌现。这是该部全面推开跨界换岗育才模式,推动军士队伍由单一技能专业型向综合素质复合型转变带来的新气象。
“战场的考验复杂而残酷,需要我们号手‘多向开刃’。”该部领导说。一次演习,导调组临机设定“发射分队遇袭减员近六成,由测控组协助完成任务”的特情。面对如此严重的“战斗减员”,常年身居幕后的测控号手走上发射战位,一时乱了阵脚。演习结束,如何最大限度挖掘现有兵力潜能,成了摆在该部党委面前的紧迫课题。
深入调研后,该部党委将跨界换岗作为破题招法,立足任务需求侧,优化人才供给链。针对军士队伍技能单一等短板,他们一方面“请进来”育才,邀请院校教授、工厂专家专题辅导带学、面对面帮教带训,并同步推开交叉轮训、捆绑教学等,丰富军士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量身制订尖子骨干成长路线图,全程跟踪成长状态,为其能力升级提供精准帮带扶持。
该部一级军士长吴鹏,是跨界换岗育才模式的受益者。作为那次演习的测控组组长,在“掉链子”的尴尬之后,他和全组人员被安排前往厂家跟学跟训。面对陌生领域,吴鹏从零起步、专攻精练,认真学习某型装备发射训练规程和特情处置预案。前不久,他所在班组以熟练掌握两型装备、精通5类专业的过硬本领,全员通过该部复合型军士评定。
“重点号位有多人胜任、核心单元设多层保险……”该部领导介绍,如今,该部超半数军士胜任两个以上专业岗位,9人在火箭军比武中取得佳绩。复合型军士的成长,使各单元具备随机兵力重组能力。下一步,他们将结合各类演训任务,对跨界换岗育才模式加以完善,培养更多能打胜仗的导弹精兵。
打造高素质新型军士人才方阵
■魏 兵
经中央军委批准,新制定的《军士暂行条例》日前发布施行,标志着我军军士制度改革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军士是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骨干力量。作为我军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扎根一线的人才群体,军士在未来战争中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作用必将越来越突出。
“枢纽在方寸,运化斯为基。”我军正向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速迈进,技术构成复杂化、专业分类精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军士队伍职业化建设、专业化培养、精确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用好军士力量,呼唤新的培养理念、育才模式,迫切需要实施与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相匹配的新型军士人才工程。
打造与未来战场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军士人才方阵,要正确把握军士队伍结构重塑、能力转型、政策调整的阶段性特征,紧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要素、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分类设定培养目标,精细设计成长路线,向持续升级发展、向多能升级拓展,推动军士队伍在新时代练兵备战的坐标系中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