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公示栏上来之不易的训练成绩,第73集团军某旅三连连长孔鹏成感慨万千:只有精准组训,才能练就过硬本领。
前不久,上级组织建制连训练考核,该旅二连和三连均被选为备考对象。
为了能在考核中取得佳绩,孔鹏成带领连队官兵勤学苦练,连休息时间都加班加点组织强化训练:训练间隙小套餐、熄灯哨前小体能、饭前饭后小比武……
然而,多次被表扬“训练刻苦”的三连,最后的考核成绩却不如二连,一些重点加训课目成绩也不太理想。勤学苦练为啥没有换来佳绩?孔鹏成感到有些苦恼。
在随后召开的旅党委议战议训会上,一位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三连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日常组训中,有的单位一味加量加码,却忽视训练的科学性;有的单位训练计划表上安排得满满当当,到了训练场却是‘一人练、多人看’‘时间空耗、人员空等’,导致训练效果不佳。”
问题摆出来,对策得跟上。为有效提升训练效益,该旅党委问计官兵,通过基层推荐、考核遴选等方式,选拔出30名业务骨干,组建起一支“组训精算师”队伍。
“组训精算师”通过学习军事训练法规制度、借鉴兄弟单位经验做法,聚力探索训法之变。经过集中“淬火”,30名“组训精算师”正式上岗,被编入该旅训练督导组,指导基层营连开展日常训练。
“组训精算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官兵,提出科学训练建议;根据课目难易程度合理制订训练计划,精算训练时间;统筹现有训练资源,算清人均持有量,灵活设置训练课目轮换顺序;跟踪评估训练效益,对训练期满成绩仍不达标的弱项课目,针对性开展穿插补训。
此外,“组训精算师”还为平时难组织的专业协同训练制订出详细的计划表。记者翻阅该计划表看到,针对运输、修理、警卫、医疗等多维战场勤务要素,他们制订出“打破连队建制、利用碎片化时间、共享训练器材和教练员”等多种方案,同时提议利用野外驻训、综合演练等契机进行融合训练。
“简单粗放、急功近利的练兵方式必须改变。作为带兵人,我要深刻反思,努力改进。”孔鹏成告诉记者,如今连队取消了“加量加码”的“老传统”,积极吸纳“组训精算师”的建议,研究探索紧贴部队实际、提升训练质效的组训新模式。
少了空耗虚转,多了精训细训,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水涨船高。记者从该旅机关业务科室制作的训练成绩跟踪表中看到,30余个专业课目平均成绩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提升。在该旅近期组织的专业比武擂台赛中,多个课目纪录被刷新。
多些精准练兵意识
■余恒松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上强调,要强化训练管理,优化管理模式和流程,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手段建设,提高全周期、精细化训练管理水平。随着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武器装备升级,各级各部队不仅要着力解决好军事训练“练什么、怎么练、为何练”的问题,更要在“如何练出效益”上聚焦用力。
兵不在多,以治为胜。一支军队,武器装备再好,战斗人员再多,如果训练管理一团糟,各项要素不能形成“一盘棋”,各种力量不能拧成“一股绳”,也是打不了胜仗的。军事训练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只靠简单化、经验式、粗放型管理难以适应发展要求,必须深入研究规律特点,推动各项训练向全周期、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要想时针走得准,分针、秒针必须控制好。缺乏精细计划指导,是组训粗放、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第73集团军某旅以精准组训推动战斗力建设提质增效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解决训练计划粗放、内容单一、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必须重视精算细算,拟制可执行、好操作、高效益的实施计划。只有紧贴实战需求,将精准练兵贯穿始终,才能练就能战善战的精兵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