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焊接、粉刷上漆、喷绘字样……一道道工序过后,中国第九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三级军士长王秀峰用废弃钢铁自制的“CHNENG”(中国工兵)标志新鲜出炉。随后,分队官兵合力为标志添置了滑轮滑轨,在营区西门搭建了一个特有的“蓝盔文化”景观,成为联马团(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加奥超营一张亮丽的中国文化名片。
4月的一个周末,笔者走进分队营区,一下子就被这里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生活所吸引。
在平面中队,下士张士威挥舞生花妙笔,一只“斑斓猛虎”跃然墙上,栩栩如生;在警卫中队门前空地上,中队长殷培馨带领官兵正用执行任务剩余的钢架铁丝,修葺党史文化长廊……
“过去每个中队的文化建设,基本上长着同样面孔。如今,分队党委充分发挥官兵的创造力,各个中队的文化景观开始各放异彩。”分队领导告诉笔者,他们从部队红色历史中汲取文化建设的灵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个个内涵丰富的文化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装点联马团中国军营的一道别样风景。
从“同一面孔”到各具特色,变化始于该分队去年年底的一次官兵恳谈会。会上,下士陈泽裔直言不讳:“来到海外任务区后,官兵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大家概括为‘三打’,即打球、打扑克、打游戏。‘同质化’的文化活动,怎能满足年轻官兵多样的文化需求?”话音刚落,副中队长杨成龙也提出问题:“官兵普遍都有文化爱好和特长,有些还‘身怀绝技’,我们如何给他们提供展现才华的平台?”
基层官兵的呼声,引起分队党委的重视。从那以后,每次组织文化活动,分队党委都鼓励基层各中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群众智慧丰富官兵的文化生活。
周末,笔者在该分队各中队看到,“蓝盔诗词大会”“军营好声音”“型男舞台秀”等颇具时尚元素的文化活动轮番登场,让军营活力四射。
性格活泼的中士张俊峰,经常和战友一起创作表演军营小品,是分队小有名气的“喜剧明星”。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申请成立了“欢笑喜剧人”小品组,吸引了不少战友加入,并将中队一间空置库房改为排练室。一到休息日,原本寂静无声的库房内,不时传来“说学逗唱”的欢声笑语。
“欢笑喜剧人”小品组的成功,带动更多官兵在业余时间投身军营文化建设,一个个新创意相继涌现。
中士王兴刚和下士邓福涛爱好视频拍摄,他俩自主策划拍摄的微视频MV《蓝盔之恋》深受官兵喜爱。在中队支持下,他们成立了“和平蓝影像工作室”,通过镜头记录官兵的海外维和生活,赢得了一批“铁杆粉丝”。
中队指导员赵崇楠爱好乐器,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战友们演奏。一次,他发现同样有音乐特长的郭建鹏情绪有点低落,便邀请小郭一起组建乐队,几场“演出”下来,小郭渐渐找到了自信,心情也开朗起来。
前不久,该分队举办“比武竞能大赛”颁奖典礼。整个颁奖典礼的文艺节目,全部由官兵自编自导自演。他们采取线上线下、异地同步的方式,与身在梅纳卡任务区的分遣队官兵一同参与,汇聚歌曲、小品、军营“创客展”等多种节目形式。“欢笑喜剧人”小品组根据中队长兰崇晖妻子无怨无悔支持丈夫的故事,创作表演的小品《海天万里共此时》,让不少官兵感动得热泪盈眶。
向阳处处有新绿。该分队政工副分队长赵一建感慨地说:“分队党委鼓励官兵在文化建设中百花齐放,激发了创造力、凝聚起向心力,更释放了基层文化生活的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