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公式,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晚年在这首《鹧鸪天》中,追忆青年时驰骋疆场、率部成功突袭敌营的往事;如今悲叹的不是年老,而是给朝廷上书的诸多抗敌建策,换来的却是闲居家中。词中前后对照,声情并茂,言简意深,感慨淋漓,字里行间充盈着感怀金戈铁马的英雄情结和关注民族命运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更是豪放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先后任江西、福建等地转运使、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提出不少北伐平戎的建议,虽遭到当政的主和派打击,但始终没有动摇恢复祖国统一的信念。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特别是描写军旅的词作气势昂扬、沉雄豪迈,在开拓思想意境和艺术表现上颇有建树,对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抒发英雄壮怀的一篇力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从挑灯看剑、梦回军营开篇,透射出让作者此生引以为傲、念念不忘的是那仗剑报国的戎马生涯;巧借“八百里”(指牛)“五十弦”(为瑟),喻指将士们同餐共饮,军乐声响彻云霄,描写火热的军营生活、沙场点兵的壮观景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从战马驰骋、弓箭惊风的激战争胜,到完成收复中原大业、成就传世英名,这是作者朝思暮想的雄心宏愿。末句笔锋一转,一句低沉哀叹的实笔,从梦中回到现实,一个“怜”字愈加凸显了心有不甘而又无力回天的悲壮之情。这首词情辞慷慨,笔力雄健,从理想到现实,从想象到写实,从憧憬到失望,独特的表现手法让作者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和震撼之感。
辛弃疾以词会友,结交了陈亮等爱国志士,词相唱和,纵论天下,成为南宋词坛的一段佳话。《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这首写给陈亮的答和词,就是以爱国相期许、以气节相砥砺的佳作。“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上阕开头便发出慨叹,年事已高又一事无成,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实则是对纷繁世事和人生境遇的感叹;用三国时的陈元龙喜欢结交心忧国家、有救世之意的人,汉代的陈孟公热情好客,来比喻自己与陈亮志同道合的深厚情谊。“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陈亮的来访让病中的辛弃疾振作起来,两人对酒高歌,相谈甚欢,夸张地描写那激昂的歌声竟然把楼顶上的积雪都惊散了;人们看得重如千钧的富贵,在他们看来轻如鸿毛,一笑置之,这铿锵之言在夜空回荡可有谁能理解呢?那时只有冷月照西窗,无人理会;然而两人却添酒续杯,换曲鸣瑟,兴致盎然,真切写出难得遇知己、英雄惜英雄的意境。“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下阕把对天下大事的议论引向更深一层,面对中原沦丧、山河破裂,本应同仇敌忾,当朝却只求偏安一隅;斥问当权者,这神州分裂的局面究竟要延续到何时,何时才能恢复国家统一?“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用汗血宝马去拉盐车而无人顾惜,即使拿重金去买骏马的尸骨也是徒然,借汗血盐车、千里骏骨之典,表达对当权者百般压制有志之士的不满和愤慨;举目望去,通往中原的道路已断绝,表现出对恢复大业举步维艰的沉痛心情。“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把陈亮比作闻鸡起舞、渡江北伐的祖逖,赞赏他身处逆境奋发有为的精神,特别是抗金复国的意志至死不渝、坚定如铁,期待他一试身手,像女娲补天那样拯救国家分裂的困局。全词感情真挚而又奔放炽热,声韵激昂而又沉郁顿挫,是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成功之作。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传唱千古的名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上阕拈举镇江的历史人物,借对孙权、刘裕开创英雄业绩的追忆赞扬,表明自己决心抗敌救国、担起国家兴亡重任的政治抱负。“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下阕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用今昔对照展示的历史图景,发出不堪回首、触目惊心的感慨心声;结尾以廉颇自比,表达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忠贞报国情怀。全词豪壮悲怆,举经用典,借古喻今,时空交错而气脉贯通,古今连缀而紧扣题旨,思古之幽情,怀忧世之心,抒报国之志,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英雄出语多本色”,人们这样评价辛弃疾的词。从“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到“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从“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到“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从“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到“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读来铮铮然有金石之声,巍巍然有万钧之力。金戈铁马英雄气,忠贞报国赤子情,这贯穿辛弃疾词作的精魂,铸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深厚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