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把经典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


■鲁建辉

“如何尽快读懂马克思主义原著,有什么窍门吗?”习主席担任厦门市副市长时,面对一名大学生的请教,这样回答道:“没有窍门,就是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习主席一番话,指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路径方法,也蕴含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辩证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理论是一件“苦差事”,不仅是因为理论抽象深奥,也因为很多著作“块头大”。比如,《资本论》共三卷230多万字,《列宁选集》《毛泽东文选》等也都是“大部头”。“啃”下这些经典著作,并非易事,须把“厚的读薄”。“厚”是指书的内容和信息量,“薄”是指要概括、统摄、提炼、消化。由厚到薄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理解精神实质、掌握精髓要义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很苦,山重水复、曲径通幽,但很有价值。先略读,后通读,再精读,对相关联的人、事、理、知进行逻辑比较,抓住本质、把握整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能“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

毛泽东曾说,他阅读《共产党宣言》不下一百遍,而且每次读都有新的启发。这么“薄”的一个小册子,为什么要读上百遍,越读越“厚”?其实,由薄到厚的过程,是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具体实践,每一段每一句都比照中国历史文化和实际情况来深入分析,逐步领会伟大理论外延的过程。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本土化、大众化,宣传群众、掌握群众,用于实践、指导实践,进而创造新的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的中国化成果。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厚的读薄”需要理论积淀、厚积薄发,是升华的过程。“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薄的读厚”则需要大量实践积累,是转化的过程。“厚的读薄”不易,一些人容易被“大部头”吓到而不敢钻研,最终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薄的读厚”更难,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不能看遍数、翻页数,而是“功夫在诗外”,要读到深处、行至远方,读薄原著、读厚实践。坚持“读薄”与“读厚”相结合,既要一头钻进去,把深刻的内容读透,跳出书本、延展开来,又要把精髓提炼出来,讲得明白透彻、融入生活实践,真正做到越学原理越清楚,越学信念越坚定,越学本领越高强。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理论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是一个逻辑严密、博大精深、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一方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铢积寸累、日就月将,领悟真谛、总结升华,从厚读到薄。另一方面,“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学,指导强军实践,加强理论创造,从薄读到厚。如此“厚”“薄”结合、相得益彰,既“得其门而入”,又“悟其道而出”,主动思考、有所创见,方能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推动强军事业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漯河军分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