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兵的旋律兵的心声


■何悦东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这首歌我唱过无数遍。1997年12月,在从山东奔赴海南岛军营的路上,接兵干部教我们唱了两首歌,其一便是《我是一个兵》。

那天,火车行驶了20多个小时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车窗外的山清水秀并没有为我们这些刚从冰天雪地走出来的新兵带来太多喜悦,一直向南延伸的铁路线拉长了浓浓的乡愁。接兵干部见车厢里有些沉闷,便组织了教唱军歌活动。“从穿上军装的那刻起,我们就有了新的身份和使命担当。军人的本色是什么?让《我是一个兵》这首歌告诉大家!”接兵干部的一席话,让现场气氛升了温。在歌声里,我们远行的离愁渐渐散去。

其实,我很小时就会唱《我是一个兵》,是母亲教的。这首歌,词简单质朴、曲铿锵有力,老少皆宜,军民同唱,是父母那辈人参加活动时的保留曲目之一。直到穿上军装,我才真正明白,它之所以唱响全国,通俗易懂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短短70余字,便把我军爱国爱民的品质和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后来,军校毕业时,我有幸被分配到诞生《我是一个兵》的那支部队任职。2003年部队改编,我参与史料收集整理工作,对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近20年过去了,说起《我是一个兵》的“前世今生”以及当年整理的许多细节资料,我仍记忆犹新。

1950年夏天,我第46军137师驻扎在湖南湘江岸边的祁阳县城。当时师里正在开展“写自己、忆过去”业余创作活动,快板、诗歌、顺口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天,师文工队文美分队长陆原发现一首《枪杆诗》,其中几句是:“俺本来是一个老百姓/放下锄头来当兵……”这首诗给了陆原灵感和启示。他想起了一首抗日歌曲中的“老百姓,老百姓,扛起枪杆就是兵”的歌词。两下一综合,陆原嘴边冒出了新歌词:“我是中华一个兵/来自苦难老百姓/打败万恶的日本鬼/消灭反动蒋匪军……”

几天后,陆原与师文工队音乐分队长岳仑来到宿舍的木板阁楼上,你一句、我一句反复推敲修改。最后,形成了歌曲:“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蒋匪军。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嘿!嘿!嘿!枪杆握得紧,眼睛看得清,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他不留情!”岳仑才思奔涌,吸取民歌乐曲和鼓点节奏,一鼓作气谱出了曲调。不到1个小时,这首传世之作就在激情满怀的他们手里产生了。

在军旅歌曲中,《我是一个兵》是获奖数量较多的歌曲之一。1951年春天,《解放军画报》第三期在封底刊登了《我是一个兵》的合唱、轮唱歌词曲,让这首歌迅速风靡全军。同年夏天,这首歌获中南军区文艺比赛一等奖,后来获全军首届文艺演出一等奖。《我是一个兵》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边播出边教唱,很快家喻户晓,并传播到赴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激励并鼓舞着他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被西方舆论界称为“中国在朝鲜的两颗重磅炸弹”之一(另一颗“炸弹”是作家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首歌曲不仅在中国广为传唱,而且演唱歌谱在其他很多国家也有出版。2008年,我在非洲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时,在瓦乌市的平民医院认识了巴赫特医生。上世纪70年代,巴赫特曾在中国留学。他唱的《我是一个兵》字正腔圆,饱含深情。

多年来,我头脑里时常浮现那张陆原、岳仑回部队的照片。1993年9月,陆原、岳仑以及部分老同志来到老部队、原济南军区某师寻根。在联欢会上,岳仑指挥台上老兵和台下新兵齐唱《我是一个兵》。歌声嘹亮,群情激昂,令人为之动容。就在这歌声里,血脉赓续,薪火相传。师改旅后,《我是一个兵》被该旅确定为旅歌。

唱一次《我是一个兵》,就是磨砺了一次钢刀,激励了一番斗志。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230位戎马一生、战功卓著的将军们组成合唱团,为中外来宾高唱《我是一个兵》。一首只有26小节的短歌,被将军们那粗犷浑厚的嗓音演唱得气势磅礴、雄壮有力,令人震撼。这不是普通的歌唱,这是英雄的史诗!

《我是一个兵》唱出了人民子弟兵的心声,充分表现出我军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从它的旋律里,你能真切感受到人民子弟兵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真切感受到人民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光荣传统所孕育的伟大力量。而这种力量,必将深植于一代代官兵的心底,激励着他们在能打仗、打胜仗的征途上奋勇前行。

几十年来,无数人唱着《我是一个兵》,永远把自己当作一个兵,在各自岗位上始终保持着普通一兵的本色。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一个兵》已不仅仅是一首歌,更体现了中华儿女忠诚信仰、甘于平凡、无私奉献的精神。我想,这就是这首歌被这么多人所喜欢的根本原因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