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亲情关,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是前提,严格家教家风是关键,划清公权和私利界限是根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能不能守住亲情关,特别是管好亲属子女,对每名党员干部来说都是很现实的考验。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不少人都是亲情关没过去,最后被人从这方面打开缺口而栽跟头。党员干部如何守住亲情关?习主席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严格家教家风,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习主席这一极具现实针对性的谆谆告诫,为党员干部正确管好亲属子女指出了方法、提供了遵循。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党员干部对亲情的表达方式与普通群众没有本质区别,不同的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涉及对权力的行使、对风气的影响,于是就有了过亲情关的问题。党员干部讲亲情,更不能背离党的宗旨、违背党性原则、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否则法律面前无情可讲。无数违纪违法案例表明,“亲情腐败”之所以屡见不鲜,就是因为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枕边风”“膝下雨”,从而放松警惕、丢掉原则,以亲情把家人亲属结成利益共同体,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甘于被“围猎”、被利用,陷入了“物质生活享乐化、精神生活颓废化、家庭生活逐利化”的泥沼,滋生出“全家腐”的问题。所以,党员干部必须在亲情面前画出不可逾越的“红线”,做到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这样才是对亲人真正的关爱。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如何对待亲情的问题上为我们作出了榜样、立起了标杆。从毛泽东“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三不原则”,到周恩来亲自制定“十条家规”并从严要求亲属,再到陈毅“约法三章”要求家人不占公家一分钱、一分利……他们从“齐家”做起,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应当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时时加强自我约束,守住亲情关,重视家教家风,严以治家,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健康的家庭氛围。
守住亲情关,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是前提。共产党人的亲情观反映了正确处理小家同大家、小爱同大爱的关系,折射出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要送长子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德怀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其求情报名。当听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的铁骨柔情,不仅诠释了共产党人对亲人的爱,更饱含着对人民对国家的深情大爱。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守住亲情关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读好马克思主义这部“真经”,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经常检视心灵、洗涤灵魂,校准价值坐标,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亲情建立在服务人民基础上,升华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情。
守住亲情关,严格家教家风是关键。家风既是一个家庭亲情的继承传递,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缩影。好的家风,是党员干部定其家、正其身的天然“教科书”。作为家中的重要成员,党员干部多扮演着家长、“掌门人”的角色,其思想境界、品格修养、作风操守,对家人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形的规约、无声的力量,熏陶着家人的心灵,塑造着后代的人格。可以说,一个家庭的家风好不好,党员干部起主导作用。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带头塑造家风、维护家规,带头知敬畏、存戒惧、讲感恩,对亲属子女要“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向上向善的人生追求,使他们形成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使家庭成为涵养美德、陶冶情操的心灵归宿,使家人尽情享受亲情的温暖,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守住亲情关,划清公权和私利界限是根本。眷顾亲情是人之天性,无可厚非,但公权与私利之间亦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不管什么情境下,在情与法、情与规的取舍上,奉公守法、遵规守纪是基本的底线,亲情绝不能超越这个底线。1959年,刘少奇家乡的一些亲戚看到他当了国家主席,跑到北京找他办事,刘少奇严肃告诉他们:“不错,我是国家主席,硬着头皮给你们办这些事,也不是办不成。可是不行啊!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产党员,不能随便行使自己的职权。”以此教育亲属绝不能利用他的职权来办私事、谋私利。党员干部对家属、对亲友,要防小、防早、防“第一次”,掌握严与爱的辩证法,做到既有“温度”,又有“尺度”,既要睁大眼睛看好家人,又要对家人“不心软”,不能因为顾及亲情而模糊了公私界限,更要坚决防止亲属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搞特权、谋私利,让亲情与权力彻底“绝缘”,始终做到“情不可越法、情不可逾规、情不可失德”,如此才能让家庭成为清静的园地、廉洁的港湾。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这一组5篇系列文章刊发完毕,前4篇文章分别见于3月29日、3月31日、4月7日、4月12日《解放军报》,延伸阅读请扫上方二维码。——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