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营里的极限挑战


■本报记者 徐 娜

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

这是一群在练兵场上挑战极限的军人——

二级警士长陈兴军、二级上士刘进元、飞行学员王永哲、连长史天虎、中队长牛胜巍……他们,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这一天却在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中隔空相聚。

这期时长25分钟、名为“极限挑战”的节目,浓缩了他们日复一日的极限训练。此刻,流在训练场上的每一滴汗、每一滴血,仿佛都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极限训练是一场不断突破自我的马拉松,没有人知道未来战场的极限在何处。”正如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尖刀四连连长史天虎所言,当“极限”被成功挑战,当“极限”不再是极限,提升的除了战斗力,还有官兵们敢打必胜的信念。

“这些看似有趣的课目,其实是我们有意为之”

新年的第一次训练,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的训练课目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一排排几十吨重的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展现着从未有过的“柔情”。

训练场上,二级警士长陈兴军目不转睛地盯着6米外的高脚杯,小心翼翼地握着操纵杆,将高脚杯依次叠放。

陈兴军正在进行的训练课目是“挖掘机叠罗汉”。这个课目要求操作手驾驶挖掘机,依靠固定在挖掘机铲斗上的工具,将高脚杯按照规律层层叠起,随后进行液体倾倒,整个过程中不能有液体流出杯阵。

这是难度极高的训练课目。操作手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绝对的细心和耐心。操作时,用力过大或者过小,杯子都叠不好。下面的几层杯子歪了或杯子间隔不均匀,都会导致叠放上层杯子的时候发生摇晃。

除了杯子的摆放,水的流速和方向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把握好水从第一个杯子溢出的方向,这样才能保证下面的杯子均匀装满水。”陈兴军说。

训练场的另一边,在装载机的轰鸣声中,二级上士刘进元盯着固定在铲斗上的钢筋,小心翼翼地试图将其穿进螺母环内。

驾驶室距螺母摆放的位置将近5米,刘进元在驾驶室内操纵手柄穿螺母,如同远距离穿针引线。“5个螺母大小各不相同,最小的螺母只比钢筋略大一些。”刘进元说,螺母往上垒的时候,前后位置很难把控,找位置的时候要慢,放的时候要轻,防止带倒螺母。

用挖掘机叠放高脚杯,操纵几十吨重的铲车挑起几百克的螺母,操纵切割机给生鸡蛋剥皮……在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的训练场上,像这样匪夷所思的训练课目还有很多。

“这些看似有趣的课目,其实是我们有意为之。”该支队参谋长王红帅告诉记者,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训练,都是官兵们自创的贴近实战的课目,有些训练课目设置的灵感,直接来自救灾行动。

“任务行动中需要什么,我们就重点专攻精练什么。”王红帅进一步解释道,抢险救援中,官兵们在挖易燃易爆、清理化工原料等危险物品时,需要非常精准的操作。这些精准的操作本领,只能通过日常的极限训练才能练出来。

“下高度时,那种视觉冲击带来的恐惧感很强烈”

如果说武警部队官兵挑战的是“极限精度”,那么空军飞行学员挑战的就是“极限高度”。只不过,有时候他们比的不是看谁飞得高,而是看谁飞得低。

“25稳住杆,下高度。”

“障碍物有些多,不敢往下走。”

“你下不了高度,怎么隐蔽接敌?”

此刻,是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学员王永哲学习飞行以来最苦闷难熬的时刻——他驾驶的飞机始终不能下降到指定高度。

攻击未达成,任务失败。

“低空飞行时,飞机离地面的高度较低。下高度时,那种视觉冲击带来的恐惧感很强烈。”一向发挥稳定的王永哲,带着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走下战机。

“这是学员们第一次飞低空战术导航训练课目。”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副大队长卢靖林告诉记者,低空环境下,学员们不仅要面对不稳定的气流,而且要随时注意规避地面障碍物。在飞行时,如果不能及时规避眼前的障碍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战斗机低空战术导航训练,是训练难度极高的课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战意义。”在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大队长徐松眼中,这样的训练虽然难度大,但对于提升学员们的打仗本领非常有必要。

一番请教和复盘后,王永哲和战友再次踏上跑道准备第二次试飞。这一次,王永哲在心里不断告诉自己:我是战斗机飞行员,必须继续往下飞。

“1号,25锁定目标,请示攻击。”

“25,可以攻击。”

听到可以攻击的口令时,一种突破自我的感觉油然而生,王永哲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

“首先得生存下来,我们才能打得赢”

同样是挑战极限,飞行学员们在挑战“极限高度”,高原官兵们却在挑战“极限温度”和“极限氧含量”。

一场大雪,给喀喇昆仑高原披上了雪白的外衣。驻守在这里的新疆军区某红军团的官兵们,正在展开一场高原生存演练。

山脉连绵,一眼望不到头。某红军团尖刀四连的行进路线是阳面,积雪较浅,有助于官兵们保持体力。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新兵金家敬的身体出现了一些不适,他赶紧拿出便携式氧气瓶为自己补充氧气。

雪山上,官兵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前行的脚印。一天的行军后,大家非常疲倦,连长史天虎决定组织大家就地宿营。

在高寒缺氧的喀喇昆仑高原宿营,本身就是一次极限挑战。官兵们依托地形,利用单兵伪装衣,搭设了一个个简易雪窝子。“我们有睡袋和羊皮褥子,穿得也比较厚,夜间休息时基本防寒保暖还可以保证。”五班班长张凌宇说。

话虽说得轻松,但高原夜晚温度骤降,再加上缺氧和极大的体能消耗,对于这群年轻官兵而言,这注定是难熬的一夜。

当官兵们进入梦乡时,突发的“敌情”打破了山谷的寂静。史天虎向全连官兵下达任务指示,要求全连迅速撤收宿营地域,消除痕迹,机动到指定任务区域。

难题一道接一道。官兵们迎着严寒继续出发,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次挑战连夜奔袭。在长达1个小时奔袭后,官兵们终于抵达了海拔4700米的目标点位。

深夜雪地急行军的滋味如何?战士李江文感触颇深:“野外生存训练非常艰难,有的坡度将近七八十度,走一步退半步,喘气非常困难。”

“高原作战,最考验就是生存能力;首先得生存下来,我们才能打得赢。”史天虎说。

“气都不敢喘,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全时全域作战,不仅仅是高原官兵的训练要求,也是武警特战队员的必备技能。

深夜,武警河北总队秦皇岛支队接到任务,立即赶赴某小区参与处置劫持人质事件演练,挑战黑暗中的极限营救。

“狙击组汇报,视线受阻,无法锁定目标,完毕。”

到达任务地点后,特战中队狙击手周新宇迅速找到制高点,进行观察和瞄准。此时,光线较差,他根本看不到目标。

夜间作战,光线不足是特战队员面临的最大挑战。此时,特战小队临时将方案从“击杀犯罪分子”改为“营救人质”。

“根据现场情况,我决心采用隐蔽接‘敌’、多点突击的战法,突击一组利用雨露管隐蔽接近至房屋窗口位置,突击二组由楼梯隐蔽接近至房屋门口。以突击一组枪响为令,展开行动。”中队长牛胜巍下达最新任务指令。

行动开始,突击二组小心翼翼地在楼梯间向上移动。此时,稍有响动就会导致任务失败。

“夜间周围环境较为安静,相对于白天来说可视距离短,能见度差,我们必须隐蔽接近目标。”班长舒汇说。

这是导调组专门设计的战场环境,夜间视线受阻,狙击组击杀目标非常困难,没有远程支援时,突击组的压力就会变大。“在上楼梯时特别紧张,气都不敢喘,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突击队员牛海行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两个突击小组成功到达指定位置。枪声一响,势如破竹。短短几秒钟,两个突击小组相互配合,圆满完成了营救任务。

“夜间反劫持行动,对于特战小队而言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越难大家越要精练,因为突发情况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牛胜巍说。

(本版采写得到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图①: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正在用切割机切割生鸡蛋。

图②: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团下士赵闵晨在平衡桥上训练。

图③: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尖刀四连官兵利用单兵伪装衣搭建简易雪窝子。

(融媒体报道组:余海玉、文喆、孙安全、魏东、王志佳、郭靖)

在极限训练中练就制胜一招

■第81集团军某旅政治教导员 何 斌

实战化训练必须充分考虑战场的复杂性、战争的残酷性,为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极限训练能够最大程度反映战场的真实环境、发挥装备的极限性能,同时更能锤炼官兵的体能极限、意志极限和心理极限,是训练场通往战场的“快车道”。

在数学上,极限是指“无限接近而不能达到的状态”。在军事上,极限训练就是无限接近实战的条件、标准和要求,在构设训练环境、模拟强敌对手、突破人体极限等方面向极致逼近,让官兵在险情、危情、难情中体会战场的残酷性,倒逼自身能力提升。

练兵若难,进军就易;练兵若易,进军则难。2014年春节期间,正在执行任务的372潜艇突然遭遇恐怖的“水下断崖”。在关键的3分钟内,指挥员下达了数十道口令,艇员们完成了500多个动作,均无一差错。正是凭着这种接近极限的速度,该潜艇官兵创造了奇迹。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平时扎实的训练和对极限的追求。

在一次飞行训练中,舰载机飞行员袁伟驾驶战机与鸟群迎面相撞,导致左侧发动机失火。得益于平日的严苛训练,袁伟练就了过硬的素质,在10分57秒内接受指令50多条,完成操作上百次,成功挽救了战机,创造了战机撞鸟起火、载重超极限着陆、低高度单发迫降成功的航空兵特情处置奇迹。

由此可见,无论是什么武器装备,要想形成高水平的实战能力,都离不开使用者的极限操作,而这些都源于平日里的极限训练。战场上局势变幻莫测,如果在平时训练中一味求稳、不求突破,实战中一旦遇到意料之外,就会陷于被动。只有打破自我设定,在训练场地、时间、难度等要素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才能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潜能和武器装备最大效能,练就关键一招,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

值得注意的是,极限训练更需要科学合理安排。如果不结合受训者能力素质、不考虑训练进度,一味追求“高难险”的极限,不仅会扰乱部队正常训练秩序,容易引发训练伤病,甚至还会出现训练事故。因此,在极限训练前,首先要把大纲规定的课目训够、内容训全、标准训好,再根据官兵的个人实际,合理安排极限训练课目、确定训练目标,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科学规律,在不断挑战与突破中逐步提升战斗力。

对军人而言,及格不是标准,过硬才是合格。只有在训练中敢于把自己逼入绝境,不断挑战极限,才能在未来战场上克敌制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