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弹幕中的军事“梗王”


■陈  绿

弹幕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互动表现形式。通俗地说,是指观看视频时弹出的评论性字幕。

如果你在网上观看影视剧时,开启弹幕功能,当剧中人物盲目自信地做出一个判断时,有时你可能会看见弹幕“优势在我”飘过几十次。这4个字,来自1991年8月1日上映的电影《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影片中,蒋介石在战役前夕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对于国共两党的军力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蒋介石很自信地认为,战役优势在国民党一方。当然,战役最终结果与他自信的判断截然相反。

“优势在我”这句弹幕就成为了一个“梗”。每当其他影视剧中,有人盲目自信地作出并不符合实际、过于乐观的判断时,网友就会以弹幕方式用这4个字表达自己对情节的反馈,并与当年的经典电影情节遥相呼应。“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笑点”。但这个“笑点”并非“俏皮话儿”,而是可以反复利用的“固定语”。一个网络用户必须有一定的阅读、观影量,才能理解他人抛出的“梗”。

在浩如烟海的“梗”中,有几部军事题材系列影视作品可谓“梗王”。它们是《大决战》系列、《大转折》系列、《大进军》系列,再加上《决战之后》。它们贡献了“优势在我”“总座高见”“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等;电视剧《亮剑》(2005年版)、电视剧《潜伏》,贡献了“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嘴上说的都是主意,心里想的全是生意”等。

“造梗”“用梗”现象其实不算是全新事物。曾几何时,“50后”“60后”“70后”们,也模仿过“高,实在是高”(来自电影《地道战》)的台词。在通信还不够发达的年代,“造梗”已经在口口相传中流行。到了网络时代,伴随资讯和传播技术的发达,“造梗”“用梗”才成为一种观影现象。

在网络“热门梗”的世界里,通常用于“造梗”的素材有三类:台词、事件、人物。比如,“优势在我”常常出现在弹幕中,就是利用“台词梗”的典型例子。

近观网友“造梗”“用梗”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特点。“非功利性”,网友的“造梗”“用梗”大部分用于表达观点和交流看法,几乎不存在任何创造直接利益的动机。“高效性”,网友们在弹幕中只要刷到某个“梗”,立即就能领会发表者的意图,并迅速跟进讨论。“多元性”,所有这些“梗”的使用,不仅可以化作弹幕、评论来帮助网友们与影视作品互动,更可以用作网友间直接的交流。“兼容性”,也就是语义和寓意都不是固定的;比如“优势在我”,可以用来讽刺一个人,但也完全可以用来自嘲。

在“造梗”“用梗”现象中,年轻人是主力,展现出这个群体开阔的阅读范围、大量的观影经验和极具创新的思考能力。今天,我们在怀念《大决战》《亮剑》等军事题材影视作品贡献诸多“梗王”时,也期盼能有更多经典影视作品的诞生,为我们贡献更多正能量“梗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