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前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趣谈航天员失重生活


■本报记者 王凌硕

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展示拿苹果。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于3月23日下午开课。广大网友在线上观看精彩太空授课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航天员好像变胖了。是因为“太空伙食”太好了吗?其实,真实原因是失重。

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聂海胜对此给出了详细解释:航天员在太空中“变胖”,是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因为人失重以后,体液需要重新分布,而且往头部分布得更多一些,所以航天员看上去会显得比较胖。此外,在太空中由于肌肉失去地心引力牵引,还会出现“拉皮”的美容效果。

其实,人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很多方面都和在地面时有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航天员们奇妙的失重生活。

航天员陈冬在日记中写道:第一次进入太空,确实感到非常奇特。刚开始,连自己的身体都控制不住,简单的走路也不正常了。还好,有师兄景海鹏在旁边帮忙,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也越来越感受到失重给自己带来不少乐趣。

首先聊聊就餐。在太空,航天员可不能像地面的人们那样轻轻松松地吃喝了。他们在失重环境下,吃喝变得不再那么简单。进餐时稍不注意,有些食物碎渣就会到处飘飞,迷眼钻鼻,还容易损坏仪器设备。因此,在航天飞行早期,航天食品都会制成糊状,装进牙膏管一样的容器内,种类也非常单一。

后来,科研人员想方设法改善相关工艺,航天食品的品种和花样因此大增。除了种类繁多的鱼、肉类罐头、面包等,还有中式菜品,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比西餐更加色香味美。

再说说睡眠。失重环境下,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上下之分。你以为航天员是站着的,其实他们自己认为是躺着的。虽然睡姿不受限制,站着躺着都可以睡,但睡着的宇航员会到处乱飘,如果撞到设备或开关,可能造成险情。所以,航天员需将自己和睡袋固定在舱内。

现如今,我们的空间站已有了独立睡眠区,确保睡觉不受干扰。虽然还要把自己“装进”睡袋,但实现了从“站睡”到“躺睡”的变革。独立的睡眠区能让航天员更放松,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让他们的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元气满满”。

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航天员可以在空中飘着。但长时间的漂浮状态,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在失重情况下,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会发生改变,肌肉容易萎缩,骨量也会减少。随着飞行时间越来越长,失重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但航天员总归有一天要再次返回地球生活,如果不采取措施预防或减少这些变化,航天员回到地面后就不能再适应重力环境了。因此,航天员在空间站要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空间站内设专门的锻炼区,这里有特制的器械,航天员可通过骑自行车和在太空跑台上跑步等形式来锻炼身体。航天员汤洪波曾经展示过自己使用太空自行车锻炼的方法:骑车时,汤洪波腿部运动幅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逐步增加运动量,来刺激心率阈值,进而增加心血管调节能力。在蹬车时,可以佩戴专用的呼吸器,用于强化心肺功能。这里还有专门的上肢锻炼装置,来增强航天员全身的锻炼效果。

保持有规律的锻炼,才可以减少失重对航天员的影响。据介绍,对于长期驻留太空的航天员来说,他们一天的运动时间都不少于两个小时。

另外,人们在地面处理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在太空中往往都会复杂起来。空间站水资源非常有限,水滴还会四处漂浮,所以洗脸、洗澡、刮胡子等都充满着技术含量:洗脸一般只能用湿毛巾擦,刷完牙要将泡沫集中在纸上统一处理,胡屑要小心装袋,防止水珠、泡沫、胡屑四处乱飞。当然了,在地面时,设计师已对洗发液、牙膏、刮胡刀、澡池等都进行了特别设计。

比如在太空理发,就首先要把身体固定好,还需要一种特殊的理发装置——吸尘式理发器,即在理发器的后面连接一个能产生负压、类似于吸尘器的装置。理发器快速将头发剃下来后,吸附装置便把发屑全部吸入所连接的软管中。

听到这些趣事,您是否觉得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而是处处充满着挑战呢?

仰望头顶的璀璨群星,就让我们向一直默默坚守在空间站的航天员们送去真挚的祝福和敬意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