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智能化战争须重视软件保障


■赵先刚  韩延哲  袁  怿

智能化战争是以各类智能化武器系统大量、广泛运用为明显标志的全新战争形态,而智能化武器系统则是以算法主导的各类软件为根本支撑。软件是智能化武器系统的“中枢”,对其可靠运行和作战效能有效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据统计,第二代战斗机中软件实现的功能仅占整个系统功能的20%,而到第四代时则达到80%以上。由此可见,各类软件系统能够为军事力量提供强大的战场能力,成为智能化战争中重要的“力量倍增器”。

但是,实践表明,由于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程序漏洞与代码错误,以及战时受到敌方网络与电磁武器攻击,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因规则、硬件、数据格式和软件环境的改变而导致软件适应性降低等问题,使得软件与硬件相比可靠性更低,且软件一旦发生问题,可能会直接导致智能化武器系统瘫痪。同时,软件故障不易提前预防和及时发现,诊断时也更为复杂,对保障行动的应急性、有效性要求高。因此,软件及其保障能力日益成为智能化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智能化作战水平最重要的能力指标之一,应作为智能化战争武器装备保障的重要内容,给予高度重视。

注重软件保障源头规划。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集合,具有抽象、灵活、复杂等特点,其是否便于测试、易于维护,主要取决于软件的设计特性,并直接影响软件在使用中维护保障的难易程度。因此,从软件需求论证阶段,就要考虑到软件使用后的维护保障问题,由开发方、采购方、软件保障机构合作,从源头设计上入手,统一军用软件的生态系统,搞好软件维护性、保障性、规范性的规划设计,即在不增加或者少增加软件复杂性的基础上,将易于理解、修改、测试、改进和升级的原则,融合到软件设计或编码过程中,以增强软件先天的可靠性、可调试性和可维护性,确保软件便于快速维护保障。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军工企业在信息化智能化武器系统设计时,都已将可保障性作为软件开发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使用后的保障问题,并将这一思想贯穿软件开发全过程。

健全软件保障专业机构。智能化武器系统是软件密集型装备,随着智能化水平提高和大量运用,软件算法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部署规模愈来愈大,导致软件保障工作的技术含量提高、难度增大,需要专门的软件保障力量来实施保障。因此,要在软件开发人员进行辅助维护的同时,着眼于规范化、专业化、体系化的软件保障目标,健全独立运行、手段完备、职责清晰的软件综合保障机构和相应的软件保障力量,以便能够针对军队作战实际和特定的保障需求,高效地进行软件维护、改进、升级,以及根据环境、任务需要而扩展软件系统功能,保障作战行动有效实施。目前,有的外国军队已经建立了软件保障中心或软件编程中心,在不借助厂家力量的情况下就可以对部分武器装备软件实施保障,明显提高了保障效率。

创新软件保障模式方法。软件是一种“软装备”,对软件实施保障,应充分考虑其本质特性、作用机制及部署使用实际,创新运用保障模式和方法,提高保障效能。比如,可采取军队保障与厂家保障相结合的保障模式,根据技术迭代发展和武器系统功能扩展需要,平时搞好软件的程序追加、功能完善、能力升级等定期完善性维护;战时根据作战需要和敌方攻击破坏情况,搞好软件的漏洞修复、数据更新、病毒检测清除等动态适应性维护。同时,应根据战场网络化发展实际,发展先进的软件保障技术及保障工具,在现场离线保障的基础上,提高远程在线保障能力,以适应智能化战场力量分散部署、动态作战的需要。

总之,为适应未来智能化战争需要,应改变“重硬轻软”的传统保障理念,将软件保障作为未来装备保障的重点,从软件开发设计、试验评估到列装使用,全过程做好软件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