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印尼军机采购,上演“抢单”大戏


■曾梓煌  田瑞杰  郑宇航

前不久,法国达索集团发布消息称,印度尼西亚已经正式签下采购42架“阵风”战斗机的合同。

近年来,印尼在发展海空军装备方面下了不少“血本”,多次从美、俄等国引进战舰和战机。有媒体报道称,印尼军方与达索集团的这一次交易额达81亿美元。如果交易顺利,印尼将成为法国武器在东南亚地区的第二大装备国。为了促成这次合作,法国国防部长弗洛朗丝·帕利亲赴现场签署有关文件,可谓诚意满满。

然而,达索集团“官宣”仅过数小时,来自盟友的“截胡”就让法国寒了心——美国国务院宣布,批准对印尼出售F-15ID战斗机及配套装备,其中包括雷达、预警系统等机载设备,总价高达139亿美元。

军贸市场向来是不见硝烟的战场,更是各国军工企业角逐的“擂台”。在美、俄、法等多国军工企业争先竞标的复杂情况下,印尼应对军贸伙伴关系的种种表现,堪称国际军贸市场上的典型案例。本期,请看详细解读——

军机采购处处掣肘,印尼陷入两难境地

“阵风”战斗机并非印度尼西亚空军的第一选择。早在2015年,印尼就向俄罗斯苏-35战斗机抛出“绣球”,决心引进俄制战斗机取代老旧的F-5E/F战斗机。3年后,印尼国防部与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经过多次议价,最终敲定了采购11架苏-35的合同。

然而,印尼宣布采购方案不久后,美国开始向印尼施压,印尼被迫放弃苏-35的采购计划,将目光转向欧洲。

为争取买家的青睐,法国达索集团可谓出手不凡。这笔订单是“一揽子、交钥匙”的打包方案,除战斗机和配套弹药之外,订单内容还包括飞行员培训计划、多个印尼空军基地的后勤支持、配备全任务模拟器的培训中心。对于航空工业基础薄弱的印尼而言,达索集团开出的条件令人心动。

过去一年,达索集团的“阵风”战斗机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受到买家追捧。除阿联酋“下单”80架之外,希腊和克罗地亚也相继成为达索集团的客户。今年年初,“阵风”再迎“开门红”——法国国防部长弗洛朗丝·帕利迅速赶往雅加达与印尼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敲定了交付节点等细节。

对于这次合作,达索集团高调宣称:“这是达索与用户国印尼构筑合作伙伴关系的开端。”

几个小时后,“搅局者”来了——

就在印尼和法国“官宣”不久,美国宣布:国务院批准向印尼出售36架F-15ID战斗机。

对印尼而言,美国给出的条件也十分优厚。美方匆匆批准的方案不仅有战斗机,还涵盖了87台先进航空发动机和雷神公司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利坦宁”导航吊舱和“狙击手”瞄准吊舱等诸多“高配”机载设备。尽管美国在公告中提到的是印尼版F-15ID,但有媒体报道称,该机配置标准与最新的F-15EX齐平,如果印尼同意这笔买卖,很可能成为F-15EX的首个海外用户。

美国“横插一脚”,让印尼与法国已签下的订单岌岌可危。毕竟,法国已经不是第一次遭盟友“截胡”。2016年,法国海军集团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准备设计建造12艘常规动力潜艇。然而,就在去年,美国和英国宣布将协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澳大利亚马上变脸,当即撕毁了与法国海军集团的军贸订单。

如今,陷入两难境地的印尼会不会采购F-15ID?如果采购F-15ID,印尼将如何与“阵风”混搭装备?这给印尼军方提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军费预算捉襟见肘,精打细算难以取舍

签下81亿美元的法国“阵风”订单,继而引发美国的“抢单”行动,再一次吸引世界军工圈的目光聚焦印尼。

作为一个岛屿国家,印尼近年来致力于提升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在之前制订的国防现代化计划中,印尼将装备274艘“绿水海军”舰艇、12个战斗机中队和12艘新型柴电潜艇。

因此,印尼成了国际军贸市场的“香饽饽”,上门推销的卖家络绎不绝。在近期与法国签订的军售大单中,除了“阵风”战斗机外,印尼还计划采购2艘鲉鱼级柴电攻击潜艇。根据技术转让协议,这些潜艇将依托印尼本国的造船企业完成建造。

计划虽好,捉襟见肘的军费预算却是现实难题。

诚然,印尼海空军面临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印尼经济遭受重创,公共卫生领域的巨额开支令印尼政府头疼不已。

以2021年为例,印尼公布的国防预算大约为92亿美元。除去日常开支外,能用于军购的经费寥寥无几。面对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巨额订单,这些经费需要精打细算。

面对两位实力派“卖家”,印尼该如何进行取舍?这确实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难题。

“大飞机”中途废止,航空复苏有待观望

1924年10月,一架飞机从荷兰阿姆斯特丹横跨山海飞至印尼,揭开了印尼航空业发展序幕。

20世纪40年代,印尼独立后,军方组建了计划建设局,并建造了一个用于制造航空基础材料、生产滑翔机的小型工厂,为航空业发展搭起了“四梁八柱”。

岛屿之间的交通需求,让印尼看到了航空业的发展潜力。此后数十年间,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不仅组建了国有航空公司,还在万隆技术学院专门开设了航空机械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囿于本国工业基础薄弱,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印尼将希望押在了西方各军工强国身上。印尼先后与德国、西班牙等国军工企业开展合作,生产出诸多型号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航空制造领域发展迅速。

20世纪80年代,印尼飞机工业公司改组成立,与西班牙航空制造公司联合研制出双发涡轮螺旋桨支线运输机CN-235,一度成为国际军贸市场的“明星”产品,售出近200架。10年后,在政府11亿美元研发资金的“输血”下,印尼航空工业打造出涡轮螺旋桨客机N-250等“拳头”产品,引起民航市场客户的普遍关注。

顺风顺水时,往往暗藏危机。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这种盛况急转直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应向经济遭受重创的印尼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却附加了“不得向航空业投钱”的限定条件。印尼航空业深受重创,已获200多架订单的“大飞机”项目不得不中途废止。

迈入新世纪,印尼政府开始推动航空业的复兴发展,以期提振本国经济。现在,印尼航空航天公司除了承接波音、空客一些型号的转包生产外,也积极寻求与各军工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在军机采购上,印尼提出不少利于振兴本国航空业的附加条件。宣布取消购买苏-35后,印尼对战机原产国提出要有“贸易补偿”等相关条款,要求作为战机供应方的乙方,以技术转让或产业合作等形式对印尼本国航空业进行一定补偿。

基于这一条款,如果此次印尼空军装备“阵风”后,印尼航空航天公司很可能会参与到“阵风”战斗机的维护和修理工作中,并与赛峰、泰雷兹等公司在发动机、航电设备等领域开展相关合作。

梳理印尼航空业发展史,不难发现:早在成立之初,印尼航空业过分依赖政府和军方支持,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一旦遭到国外“卡脖子”技术影响,整个航空业发展不免遭受冲击。如今,凭着“一掷千金”引来诸多卖家,能否从中找到发展机遇,迎来航空业复苏,还有待观望。

图①:法国“阵风”战斗机。

图②:印尼涡轮螺旋桨客机N-250。

资料照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