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徽州盆地的中心,坐落着一组清末时期的徽派古民居建筑群。青石板路清幽巷,白墙黛瓦马头墙。落日余晖照映出斑驳的树影。微风拂过,沙沙的树叶摩擦声仿佛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这座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院落,是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的金家大屋,也是新四军军部的旧址。当年,新四军就是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岩寺集中”。
1938年初,为了下一步东进抗日作战,新四军奉命向岩寺集结。3月,新四军第一支队最先到达岩寺周边地区,驻扎在岩寺附近的潜口。4月5日,新四军军部机关、特务营及战地服务团到达岩寺,将军部机关设在了岩寺后街的金家大宅。
新四军到达岩寺后,进行了短期的部队整训。他们实行群众性练兵,学习射击、投弹、刺杀和爆破技术;通过官兵互教互学、连排之间进行竞赛的方式,开展轰轰烈烈的军事训练。为了克服武器装备陈旧的困难,新四军在岩寺上渡桥畔江家祠堂内办起了兵工厂,称为“新四军修械所”。修械所白手起家,就地取材,将被遗弃的弹壳和废钢铁收集起来,进行废物利用,为新四军修理枪械、制配刺刀、制造铁雷和石雷,不断充实改善着新四军的武器装备。
古镇岩寺因新四军的到来而沸腾,偏僻的皖南山区也因他们顿时春意盎然,丰乐河畔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迎新四军。当时,正值春耕忙碌时节,军部和支队的领导带头参加劳动。新四军官兵利用训练间隙,经常到农户家中帮助群众耕田、插秧、提水、打柴。不仅如此,他们还办起了农民夜校,教老百姓读书识字,教唱《国际歌》《暴风雨来了》《挖战壕》《大刀进行曲》等歌曲。他们走街串巷书写抗日标语,登台演讲,向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
1938年4月,中共皖南特委在潜口成立,开始领导皖南的抗日救亡运动。新四军民运部帮助地方在丰乐河沿岸地区组建了“皖南青年救国会”“歙县青年工作团”“歙县妇女抗敌后援会”等抗日团体,增强了岩寺地区的群众抗日力量。此外,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在岩寺一带还自编自演了一些文艺节目。《放下你的鞭子》《火烧东洋鬼》《大战罗店》等抗日题材剧目深受新四军官兵和当地百姓的喜爱。一时间,岩寺一带的战地服务工作如火如荼,群众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
漫步荫山巷,我们来到岩寺新四军纪念馆。里面的几组雕塑,讲述了几则新四军与当地群众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其中流传很广的一则,便是“汪五婆送菜感谢叶军长”的故事。
在岩寺当地有位孤寡老人汪五婆,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在得知汪五婆病重的消息后,叶挺军长便派军医上门替她医治,将她从“死神”手中救了出来。汪五婆痊愈后,特意提着新鲜青菜到军部致谢。叶挺将老人请进屋子,和蔼地说,我们新四军是人民的军队,有条铁的纪律,不准随便拿老百姓的东西,您要帮助我这个军长带头遵守纪律。汪五婆执拗地说,新四军是我的恩人,如今我送点青菜,你又不收,还要付我钱,算什么军民一家?叶挺听了汪五婆的话,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豪爽地笑了。雕塑便定格了这一动人瞬间。
1938年4月26日,新四军在岩寺召开抗战誓师大会,拉开了东进抗日序幕。随后,驻扎在岩寺周边的新四军大部队陆续开拔,离开岩寺,奔赴江南抗日战场,抗日号角越发嘹亮。新四军主力开始前线作战后,为了方便新四军与大后方的联系,岩寺朱坊还设置了新四军兵站,在后方为新四军做了大量工作。
遥想当年,那是怎样让人热血沸腾的景象:丰乐河畔,新四军官兵进行军事整训,提高战斗素养,汇成抗日铁流;文峰塔前,新四军将士杀声震天,苦练战斗本领,终成铁军之骑;点将台下,英雄儿女高举抗日大旗,东进抗日前线,直插敌人心脏。
古镇悠悠,记忆永恒。如今,80多年过去了,这里炮火硝烟散去,一片安宁祥和。但走在这座古镇里,看着那一砖一瓦,我的眼前仿佛还会依稀浮现出新四军将士高呼抗战到底的景象,耳边仿佛听到那铮铮的抗日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