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行稳越能致远,越是谨慎越能平安。凡事从最坏处准备,才能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平地坦途,车岂无蹶?巨浪洪涛,舟亦可渡;料无事必有事,恐有事必无事。”这是《小窗幽记》中的一则名言,意思是说路途平坦,车难道就不会翻倒吗?巨浪洪涛,小船也可能渡过。预料没事必然会有事,害怕有事反而会没事。“必无事”的结果,是因为“恐有事”的防备,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韩国著名围棋选手曹熏铉对其天才弟子李昌镐作评价时曾指出,最容易毁掉弟子前程的是自我管理失败。李昌镐把这句话记在心中,防止盛名之下的懈怠,事事兢慎,事业如日方中。唐代诗人杜荀鹤有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世上无顺事,居安要思危,尤须防止“平流无石处”的沉沦。现实中,有的单位安全稳定很长时间,有的人便渐渐丧失应有的警惕,对身边的提醒感到厌烦,自认为高枕无忧,殊不知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容易“大意失荆州”。在安全问题上,不能以过去论英雄,更不能以现在论将来。对于任何人来说,59分和19分一样都是不及格,“万无一失”与“一失万无”往往只在一念之差。
越是行稳越能致远,越是谨慎越能平安。凡事从最坏处准备,才能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宁可备而不用、备而少用,也要把风险估计得严重一些,把困难想得更多一点,不忽视任何一个风险点,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处。当然,保持“恐有事”的精神状态,绝不是畏首畏尾、亦步亦趋,而是要在事业发展过程中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的定力和“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意识,立足当下而不忘远忧,处于顺境而不忘逆境。
“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从根本上讲,“恐有事”是一种底线思维,是未雨绸缪的反映,也是处事智慧的体现。工作中,我们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挑战的高招;要打有准备之仗,也要打战略主动仗。党的七大召开时,抗战胜利在望,全党空前团结,但毛泽东同志却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在七大上列举了革命可能遭遇的“十七条困难”,并据此提出了应对措施。正是有了这种充足的思想准备,才为我们党后来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见兔顾犬、亡羊补牢,是为下策;积谷防饥、曲突徙薪,方为上策。革命前辈谢觉哉说得好:“明知事要来而迎上去做,是占了先着;即知其不一定要来而也迎上去做,更是占了先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让“恐有事”成为心中的“紧箍咒”,把各种困难预估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挑战认识得更到位一些,备好抵御和应对风险的“工具箱”,才能成功闯过急流险滩、避开暗礁漩涡,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