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乌拉泊机务站,又见雪花。伫立窗前,上士许闯望着滚滚乌云,平静地等待着一片片随风飘落……
乌拉泊机务站位于新疆天山北麓,是南北疆无线通信枢纽。这里地势狭长,常年大风不断。风,也成了守站官兵生活中的“老朋友”。
巡线、值勤、站哨……风吹过乌拉泊带来风雪和寒冷,官兵们却说,风中的日子有温暖、也有明媚。
去年冬,还在某大学读研究生的徐伟,到乌拉泊古城旅游。天边突然卷起云层,一阵狂风卷着雪片袭来,她只得四处寻找避风处,沿着一条小路下了山,又走了一阵子,她来到乌拉泊机务站某连营门口。
向哨兵说明自己“迷了路”,徐伟被领到连队队部。
那天的带哨班长是许闯。他向连长王虎报告了情况。王虎赶忙让许闯找来一件作训服大衣,借给徐伟穿上取暖,又让许闯把她带到食堂“吃点热乎饭”。
炊事班的战士们,特意为徐伟做了一碗烩面片。那天中午,许闯一直不离左右。徐伟偷瞄他一眼,迎上来的是一个憨憨的微笑。一刹那,徐伟记住了这张笑脸。
24岁的徐伟,出生军人家庭,从小就对军人有特别的亲近感。那次以后,这个把徐伟迎进部队营区,又给她披上大衣的年轻战士,走进了她心里。那次徐伟离开时,两人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
徐伟回到内地继续学业,许闯留在边疆坚守战位。
机务站人少任务重,许闯的一天常常是“从睁眼忙到熄灯”。有大半个月时间,他们没有任何联系。许闯牵挂着徐伟,一天熄灯后,坐在台灯下,许闯拿出信纸,鼓起勇气给远方的徐伟写了一封信。
一周后,许闯等来了回信。
读着信纸上娟秀的字迹,这位边防战士的心被融化了。于是,许闯开始写第二封。就这样一个冬天下来,两人一共写了数十封信。机务站送物资的驾驶员王班长作为“送信使者”,见证了这份风中的情缘。
每次收到信,看着信封上熟悉的字迹,王班长就会提前打电话给许闯“报信”:“信来了。”王班长说,平时他帮战友送物资,也给战友们捎来期待,“能够见证幸福,是我这个老兵每天最开心的事。”
风中的故事,还有很多。
2019年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左曹操,曾经最爱“独处”。除了每天集体训练和学习时间,“他干啥都是一个人”。
少年时代的左曹操,父母先后离世,他是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的。2020年4月,奶奶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当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他没有办法返乡探望。
去年初,左曹操的生日那天,正在机房值班的他,望着窗外的月亮想家了。他更想念卧病在床的奶奶——往年自己过生日,奶奶会给他做一碗长寿面,此时此刻,他最牵挂的也是奶奶。
结束值班,走出机房,一阵风把左曹操吹了个激灵。他裹紧衣领,顶着风往宿舍跑。刚打开宿舍门,一个点燃蜡烛的蛋糕出现在眼前。烛光映衬着一张张笑脸,他瞬间认出了每一个人。
暖流,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冰封的心锁。翌日一早,左曹操悄悄钻进食堂,为几位值夜哨的战友准备了一顿特别的早餐。结束了一夜的值班,几位战友走进食堂吃上了一碗热乎乎、甜滋滋的汤圆,心里别提多感动啦!
“风中见真情。”这句话,上等兵龙振毅体会很深。这个从小在沿海长大的“城市娃”,曾经最不适应的就是边疆的风。
去年4月,龙振毅新兵下连到机务站报到。在连队守了半个月,龙振毅就觉得很不自在。他的生活体验中,家乡的风是那么湿润,边疆的风却能蒸干一切……
几周前,大风吹断了天线,导致通信中断。龙振毅背着工具箱,跟着上士牛旭东顶着大风爬上线柱。爬到一半高度时,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
“坚持就是胜利。”牛旭东将手伸向龙振毅。握住班长手的那一刻,勇气重新回到龙振毅身上。回到宿舍,天色渐渐暗下来。龙振毅想起自己握住班长手时,看到他手上有一块明显的冻疮。
小伙子拿起电话,打给远在大连家乡的姐姐:“咱们当地最有名的冻疮膏,请姐姐帮我寄一盒来。”
“弟弟的手冻伤啦?”
“没有,是我的班长手上生了冻疮!”
从小被家人宠爱的弟弟现在也知道关心别人了。电话那头,姐姐欣慰地挂了电话,不一会儿,微信里就传来一张购物截图,还有姐姐的一句话:
“弟弟,你在军营长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