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生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戍边杨”


■清臣

初春的慕士塔格峰,阴冷、萧索。山脚下一处营区院内,一棵参天白杨,枝繁叶茂,与远处巍峨的雪山、连绵的冰川,形成鲜明映照,格外显眼。

放眼望去,方圆几公里内,无论个头还是根基,再找不出一棵能与它相媲美的树了。说起这棵特别的杨树,还有一段令官兵难忘的往事。

据某边防团政委沈新明介绍,这棵杨树是1969年6月,该团组建后栽种的第一批树。确切地说,它也是那批树苗中存活下来的唯一一棵,至今已在帕米尔高原度过了53个春秋。

团史中这样记载:那时,为了让这光秃秃的高原披上绿装,团里用马拉平板车的方式,历经半个多月,从山下运来200多棵杨树苗。

树苗种下后,连队官兵轮流浇水、培土、施肥,像照顾孩子一样用心,希望这些树苗能生长成材。然而,高原上的天气很快就急着耀武扬威,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气温骤降。原本在平原上生命力旺盛的白杨,在这里却难以生长。200多棵树苗只剩下1棵小树苗存活下来。

不畏难的战士们此后每年仍会继续种树,可结果都差不多,种多少,死多少。一年又一年,当年那棵小树苗,战胜了恶劣环境,奇迹般地在高原上茁壮成长。为了纪念这棵树,官兵给它取名“戍边杨”。

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雪的洗礼,“戍边杨”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它不仅是雪域高原上的壮丽景致,也是一代代官兵扎根高原的精神寄托和铁心戍边的信念化身。

多年来,该团一直有这样一个传统:每年新兵入伍,都要组织新战士在“戍边杨”下聆听老一辈戍边人讲述“忠诚守边防、激情干事业”的事迹;每年退伍季,老兵们会自发来到“戍边杨”下合影留念,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第二故乡。

一茬茬戍边官兵中,有不少人与这棵“戍边杨”有着讲不完的动人故事。宁夏籍女兵李清清就是其中一位。

2018年12月,这个边防团迎来了首批14名戍边女兵,为雪域边关注入了新鲜血液,李清清是其中之一。

“带着五彩梦,从军走天涯,女儿十七八,集合在阳光下……”唱着这首《女兵谣》,李清清怀揣从军梦,来到西陲边疆,成为了一名戍边女兵。

然而,初来乍到,恶劣的条件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给这个瘦小的女兵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反应迟缓……战胜高原环境,她竟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后来,因体能训练总跟不上,她的思想开始动摇,工作热情也随之下降,甚至萌生了提前退役的想法。

“你看看咱们眼前这棵挺拔的‘戍边杨’,几十年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冰雪,它一直坚韧不拔地挺立在高原……”排长吾丽娅提看出了李清清的心事,便带着她来到“戍边杨”前,讲述“戍边杨”扎根高原的故事。

但不管吾丽娅提怎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清清都不为所动,归心已定。在李清清心里:“这就是棵树,不是人,它没有思想,又怎能体会到我的心思呢?”

那些天,临近植树节,像往常一样,连队再次接受了后山的植树任务。吾丽娅提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她将植树任务分派到个人,每人必须立下军令状,独立种植一棵树苗,并负责浇水、施肥等照料任务,直至种活。

打小就在农村长大的李清清愉快地受领了排长交给的任务。她觉得,这根本是小菜一碟,并开始和排长“谈判”:“如果我种活了这棵树苗,请排长逐级上报我的退役请求。若种不活,我决定安心服役,绝无二心。”

“好!一言为定,全排战友作证。”

立下军令状,就意味着没有退路可言。从那之后,李清清格外用心地照料树苗,一有时间就跑到后山,给树苗浇水、施肥。

在高原冻土植树容易,让其存活可真是一种挑战。开春时节,高原上冰雪突降,许多树苗惨遭凌虐,也将李清清的热情打击到冰点。她不愿认输,找来棉衣将自己种植的那棵树苗裹得严严实实,可不久树苗枝梢渐渐枯黄。

李清清日夜忧心,照料得更加殷勤。一个多月后,这棵树苗几经生死,竟在阳光下发出了嫩芽,李清清喜出望外,高兴地跳起来。笑着笑着,她突然哭了,泪眼婆娑中,她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再看看营院内那棵高大的“戍边杨”:“人难道还不如一棵树吗?不能逃走,必须面对。”她在心里对自己说。

从那之后,她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近乎苛刻的计划,每天加班加点训练,成绩随之快速提高。后来,她还找出锁在箱子里的军考复习资料。吾丽娅提得知后,也鼓励她积极备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8月,她以总分排名军区第一的好成绩考取了梦寐以求的军校。

告别军营的那一天,她再次来到“戍边杨”旁:“谢谢你陪伴我、激励我,两年时光,我在高原读懂了你,也读懂了身为戍边女兵的自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