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胶东兵工厂——

“兵工之花”绽放齐鲁大地


■王崇嘉  兰欣

“兵工来自人民,人民支援兵工,兵工和人民亲如一家……”在山东省乳山市下石硼村,一段“人民兵工一家亲”的佳话流传至今。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春,中共胶东特委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来到胶东崖子村、马石店村一带活动。为及时修复受损枪支,他们临时成立了修械所(胶东兵工厂前身)。随着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修械所工人也从一开始的6人扩充到了20多人。

当时,我军兵工生产基础薄弱、原材料极度匮乏。制造手榴弹时没有雷管,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买,没有炸药,就用木炭和硝等原材料制造土炸药,仿照鞭炮引信研制导火索,经过反复试验生产出手榴弹;制造枪械时用锉刀锉、钻子钻,一点点把枪膛磨出来……他们采用土洋结合、先仿后制的方法,生产出大量武器弹药和机械加工设备。2个月后,修械所便扩建成拥有50多名工人的兵工厂。到了下半年,兵工厂每月可造迫击炮弹1000多发、步枪60多支、手榴弹10000多枚。抗战最艰难时期,兵工厂还成功仿制出“捷克式”轻机枪、“九二式”步兵炮等武器,为前线作战提供有力支持。

战争年代,兵工生产总是与艰难和危险并存。老一辈兵工人不畏艰险、无惧生死,默默奉献着智慧、汗水乃至生命。受到敌人进攻时,兵工三厂将工厂“化整为零”,把机器拆卸埋藏,把工人分组转移,使敌人无功而返;在日寇拉网“扫荡”中,兵工一厂警卫队的一个排在掩护转移途中与敌遭遇,他们英勇战斗,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

“兵工之花”绽放齐鲁大地。从1938年建立修械所到1949年成立9个分厂,胶东兵工厂在我军兵工史上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49年7月,根据全国兵工减产转业会议精神,胶东兵工厂完成了历史使命,各分厂先后转产或被兼并重组,以全新面貌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我国兵工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图:胶东兵工厂兵工三厂修枪组旧址。资料照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