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本账:一本是组织给予我的‘荣誉账’,一本是我自己记下的‘缺点错误账’。‘荣誉账’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缺点错误账’可以督促自己警钟长鸣、不断进步。”这是老党员刘忠信的肺腑之言。已到鲐背之年的刘老,谈及革命往事时,依然思路清晰。从青丝到银发,从壮志到暮年,他始终坚持以记“账本”的形式反省自己、警示自己、提升自己。他这种“两本账伴一生”的做法,给今天的我们以启迪和激励,教育我们珍惜革命荣誉、勇于纠错改过,始终按照党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
荣誉,是因取得成绩、作出贡献而获得。朱德同志说过一句话:“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荣誉的基因融入军人的血脉,荣誉的种子植入军人的心田,把崇尚荣誉、争取荣誉当作一种追求,军人就有了履行使命而不畏牺牲的高度自觉,就有了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胆识和智慧。在军人的眼中,荣誉与生命同在、与胜利同行。
刘忠信一生有过很多“高光时刻”:曾出席空军首届英模功臣大会,受到朱德和粟裕接见;作为全军机要工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受到多位元帅接见;还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会出点子、会写文章、会办事情”的“三会”干部,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然而,刘老从不把荣誉记在自己身上,而是归功于党和人民,归功于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从不把荣誉当作包袱背在身上,而是当作一种责任和动力。作为军人,我们就要树立这样的荣誉观,既崇尚荣誉、珍惜荣誉,勇敢地为荣誉而战;又要懂得荣誉从何而来,把荣誉作为进步的“助推器”,不断创造新的荣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古人把自我反省当作修身的一门必修课。从前有一种“功过格”,在一张纸上画许多格子,有的是三百六十格,一年用的,一天一格;有的是三十格,每月一张,一天一格。每天做完事情之后、睡觉之前,都要静坐思过。做了好事善事,用朱笔在格子中点一个红点,做了错事,用黑笔在格子中点一个黑点,这样天天反省自己、警醒自己。历史上不少先哲圣贤正是靠这种方法知错改过,鞭策自己修身养性达到新的境界。
“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老一辈革命家不但继承了中华民族勇于自省的优秀传统,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培育和弘扬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作风。有人曾对周恩来说:“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周总理笑答:“如果我写书,就专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错误中吸取教训。”谢觉哉在自己60岁生日时,曾写《六十自讼》一文:“行年50,当知49之非。那么行年60,也应该设法弥补59年的缺点。”贺龙曾因警卫员让后勤人员为自己买烟叶而后悔不已:“我贺龙犯了挪用公款之罪喽!”事后两个月间,他每餐减油、减盐、减菜,硬是从生活费中省出钱把烟叶款还清……不忌讳自己的过错,勇于承认并改正缺点错误,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折射出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
荣誉和过错,在人的一生中都会留下痕迹。一个人是否将这“两本账”记在本子上,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记在心中。“两本账”是财富,无论带给我们的是喜悦还是悔悟,都能给我们以滋养;两本账是镜子,不断启示我们为何进步、因何失误,不能忘账、错账;“两本账”是尺子,督促我们在成绩面前不止步、在错误面前不气馁,放下“包袱”、重整行装再出发。“牢记党的谆谆教导,感念党的恩情,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奉献到老”,这就是用好“两本账”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