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关联完毕,各炮保持无线电静默至入夜发起战斗!”连长的这一指令,让刚完成机动和射击准备的我们暂时松了一口气。待我稍一定神,一阵不安却涌上心头——
戈壁滩上,原本干燥的空气中突然有了一些水汽,天上的云也越来越低。看到这些细微变化,结合气象监测员反馈的情况,经验告诉我,一场降雨很有可能即将来临。
我立刻意识到,土质的沟底遇上雨水,必将对火炮撤收、转移带来麻烦!想到这里,我抵近观察阵地所处地形:两条冲沟均源自炮后的山体,延伸交汇于阵地前沿。倘若雨势一大,火炮就会被冲沟“画地为牢”。
火炮的预定炮位,是副连长曹强带基准炮长在地图上勘选好的。如果天气良好,这块阵地确实有不少优点,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忽略了干燥少雨的戈壁滩也会偶发极端天气。
天色渐黑,战斗即将打响。作为炮长,我该服从命令就地准备战斗还是申请转移阵地?犹豫之时,一段失败经历在我的脑海快速闪过。
那次综合战术演练中,随着一轮射击结束,火炮迅速撤收,随即向预备阵地转移。可就在这时,伴随保障火炮的弹药车未避开雨后的冲沟而深陷其中,很快就被蓝军的反击火力“炸毁”……
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好!我告诉自己,身为炮长就应该主动担起责任。“连长,我请求将炮位向西移动100米!”我将自己的判断如实上报。
“临阵转移炮位,你确定有这个必要吗?”“万一遇到最坏情况,我们班的火炮可能无法撤出基本阵地!西移100米,火炮可以直接向预备阵地转移,即使降雨也不会影响快打快撤。”
就在这时,乌云密布,大风骤起。下雨迹象愈发明显,连长果断采纳了我的建议,并指示其他炮长结束一轮打击撤出时,避开我们班所在阵地。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我们刚转移到新阵地,一场罕见的大雨突然来袭。所幸的是,我提前察觉到了这一风险,并且坚持了自己的预判,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战斗过后的复盘会上,连长让我把整个过程向全连作了分享。
“即便最后没下这场雨,我也要对王健提出表扬!作为班长、炮长,就应该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战场感知能力。”连长的一番话引来热烈的掌声,也给我和战友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耿云龙、胡世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