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几位军嫂来到驻云南边境的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探亲。此行令她们颇感惊讶,士官公寓翻修一新,过去因旱季缺水而修建的蓄水池成了游泳池。曾经的满池泥沙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见底的活水。
变化始于去年。在军地有关单位协助下,旅里接起一条10多公里长的水管,从水源地直接连到山上,官兵再不用为旱季没水而发愁。
一汪清水,流过边关山岭,也流过美丽乡村。
去年,一位在外服役数年没有回家的士官回到家乡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眼前的景象让他不敢相信——过去浮萍横生、气味难闻的池塘,而今变得池水清澈、花草繁茂,成了村民们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乡亲们告诉他,自打2019年镇上污水处理厂正式启用,乡村环境大为改观,池塘也恢复了勃勃生机。
沈从文曾写下:“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而今,歌曲《国家》中两句歌词一语道破军人职业的特色:“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对军人来说,“远方的家”是故乡;对军属而言,“远方的家”是亲人戍边的地方。故乡与戍边的地方,再远都是家。谁不热爱自己的家?谁不盼望自己的家越来越好?
近年来,向练兵备战聚焦,向一切要素要战斗力成为部队建设的内在要求。改善部队特别是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成为重要举措。来队探亲的家属房、士官公寓就像“远方的家”——家暖,心更安。
伴随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万贫困村告别贫困,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许多在外服役的官兵喜闻家乡巨变,人均收入增加,住房、教育、医疗、人居环境等得到全面改善。“远方的家”,是官兵心中永远的牵挂——家富,志更坚。
士官公寓的笑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戍边人的幸福,也切实体验到军民心中的渴望。
从家乡到戍边的地方,呼唤继续完善基础设施。一些边远艰苦地区和脱贫村镇,限于自然条件等因素,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更好保障官兵及村民日常生活,让更多高山用上自来水,让更多海岛用上长明电,让更多偏远之地用上互联网,需要军地双方共同努力、合力解难。
从家乡到戍边的地方,期盼给予更多人文关怀。脱贫群众口袋鼓了起来,边海防执勤戍边条件显著改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更需要关注精神层面的塑造。去年,军地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入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的意见》,这为军地双方提供了遵循。
过去,边防旅条件改善、村镇脱贫迈向振兴,由军地合力完成。而今,军地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从家乡到戍边的地方,还会有更多美丽动人的故事,等待我们一起创造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