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父亲的立功证书


■赵树忠

从小我就知道,我家阁楼的橱柜里珍藏着一本父亲的立功证书。证书的封面是红色的,因为时间久了,颜色已经有些发暗。封面的正中间竖排着两行烫金字: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立功证明书。里面写着,父亲1947年10月入伍,1949年12月入党。而其中最为关键的立功事迹部分,只有简略的几个字:1950年10月立大功一次。

去年,我买了一本介绍四野战史的书。为什么买这本书呢?我是想通过此书解开一个疑问:父亲到底是东北野战军,也就是后来的第四野战军下属的哪一支部队的?看完这本书后,我有了一个猜想:父亲可能隶属于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员是贺晋年。

书中写道,贺晋年指挥第11纵队作为东北先遣兵团一部,参加了攻克密云的战斗。据父亲讲,有一场仗他们打得最艰苦,就是打密云。1948年12月的一天,连队刚进入阵地,父亲就遇见了来自本村的战士赵俊舵。赵俊舵比父亲小两岁,和父亲同辈,两家住得很近,相距也就50米,隔着一条小路。当时赵俊舵扛着机枪准备往上面走。见了父亲,赵俊舵很高兴,说:大哥!你也在这里呀!父亲说,这不是俊舵吗,然后攥着他的手,问东问西。可时间紧,哥俩说了几句话就分开了。临走时,赵俊舵跟父亲说:大哥!我上去了。父亲叮嘱道:好,多注意安全。仗快打完的时候,同村的另一个战士风风火火地从上面跑了下来,见了父亲哇哇大哭,说:大哥!赵俊舵牺牲了!

父亲后来对我说:听到赵俊舵牺牲的消息,我心里那个难受啊。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战友牺牲的事情还是深深刻在他的记忆里。那种难受父亲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用后来漫长的时间去承载。我小时候,赵俊舵的父亲还活着,老人看起来很精神,很有威严。他是烈属,村里的人都敬着他老人家。

得出这个猜想的另外一个根据是,第11纵队曾在1949年夏季进驻过南昌。我记得很清楚,父亲说过,他们的部队进入南昌城后,就住在现在的八一公园。有一年我到南昌参加笔会,还专门去八一公园看了看,拍了很多照片。一想到父亲曾住过这里,我就觉得南昌城很亲切,八一公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融进了我对父亲的记忆里。

关于他从军的经历父亲讲的并不多,其他的大多是从母亲那听来的。母亲说,父亲在外面打仗,她和奶奶在家里惦记得不得了。村里不断有同村当兵的人牺牲的消息传来,奶奶听说后可坐不住了,天天去村口打听父亲的消息。

那本战史书上说,离开南昌后,第四野战军随即投入到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中去,我想,父亲应该是在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中,被发展为党员的。遗憾的是,父亲并没有讲过他的这段经历。

1950年1月,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成立。那年秋天,也就是在得到这本立功证书的那一年,本该卸甲回乡的父亲又跟随部队奔赴丹东集训,准备入朝作战。在入朝前,部队让每个战士的家属来探亲。我母亲也去丹东跟父亲见了面,待了几天。他们班有一个南方的战士,分别时对妻子说:别再想我了!说不定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了。很不幸被他言中。入朝不久,这位战士就牺牲了。

父亲在朝鲜的事情,母亲知道的也不多。她大概也只知道,战场上处处都很危险。有一次,父亲正在一户朝鲜老百姓的家里休息,屋外突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夹杂着人们的呼喊声,父亲穿上鞋就往屋后的山上跑。等钻进山洞一看,脚上的鞋竟然穿反了。幸亏父亲跑得快,因为刚跑出来一会儿,房子就被美军的飞机给炸没了。

父亲究竟因为什么立的功,具体的事迹终究已经无可考了。父亲那辈人,总不愿意诉说自己的功绩。也许在他们眼中,只有那些牺牲的战友才称得上英雄。像柴云振、李玉安、井玉琢,这些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活烈士”,更是居功不显,隐姓埋名,若干年后才回到人们的视线。他们都曾是一团炽热的火焰,燃烧着英勇的青春,只为温暖远方的家园。

年龄越大,我越想了解父亲在战场上的经历,尤其是在战场上他是怎样的英勇,可惜父亲不在了。望着父亲留下的立功证书,我仿佛看见父亲在纷飞战火中的身影,听见在父亲身边那些呼啸的子弹、冲锋的嘶喊、震耳的炮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