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我军高原部队鲜菜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高原餐桌天天“见绿”


■张 亮 本报记者 孙兴维

初春时节,皑皑雪山寒风呼啸,海拔4600多米的新疆军区波林边防连温室大棚内,却是春意盎然:各种绿叶菜郁郁葱葱,黄瓜、西红柿等蔬果挂满枝头。

连队干部介绍,在上级的指导帮扶下,官兵在雪域高原上开山掘土、搭棚种菜,蔬菜自给能力大幅提升。

“你看,温室内暖意融融,连南方的三角梅都开得红艳艳的。”该连指导员张栋栋告诉记者,“高原地区白天紫外线强、夜间气温低、大风天气多,而传统的塑料薄膜温室保温效果差、寿命短。我们通过安装热镀锌钢架、引入全新保温板材和复合防水保温被加厚墙板,对温室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大大提高了保温性能,足以应对高原恶劣环境。”

为有效解决高原官兵吃新鲜蔬菜难的问题,近年来,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携手有关科研院所、地方企业,运用最新农业技术,分域分类精准施策,努力让高原哨所餐桌实现四季“常绿”。

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他们指导高原边防部队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因地制宜推进温室大棚升级改造,有效解决采收周期长、产量低的难题;有序推进海拔5000米以上点位“蔬菜工厂”建设,引入人工光源和环境控制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构建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的高效种植体系,确保极端天气下官兵也能吃上新鲜蔬菜;常态开展“三送一训”科技服务和种养技术培训,每年为高原边防部队培训生产骨干;推广简便快捷的田间管理方法,大量种植易活好养产量高的蔬菜品种,降低“菜篮子”保障门槛。

据介绍,2020年以来,“三北”和西藏地区部队利用冷藏保鲜技术,采用最新保温材料,建设“简易野战化、营区标准化、后方基地化”3种类型菜窖,确保新鲜蔬菜水果“储得下、储得好”,打通高原部队鲜菜保障的“最后一公里”;根据不同边防哨所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障需求,区分梯次调整优化冬备冬储规模结构,灵活采取基层部队自储、后方基地代储等方式,确保新鲜蔬菜、水果储足储全,肉禽蛋奶储够储好……

2021年,针对驻训部队战备任务重、点位变化快的实际,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组织相关单位,为高原驻训部队建成一批新型无电源移动式菜窖,大幅改善野外无依托条件下的冬菜存储条件,有效增强应急应战保障能力。据介绍,这种新型菜窖采用新型储能材料,嵌入自动控温系统和防霉变装置,搭载光伏供能系统,光伏自给供电和应急电源供电两种模式可自由切换,具有节能环保、恒温控制、持久保鲜、便捷灵活等特点,较好解决了部队野外驻训期间蔬果储存难、持久保鲜难等“痛点”问题。

谈及科技赋能给高原部队餐桌带来的变化,张栋栋说:“从传统保温大棚到现代化‘蔬菜工厂’,从过去天天‘盼绿’到现在天天‘见绿’,官兵生活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戍边守防热情更高、劲头更足。”

图①:官兵照料大棚蔬菜。

蒲阳阳摄

图②:我军高原哨所“菜篮子”变迁。

吴宗燕设计制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