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微讲坛”激发戍边卫海豪情
■宋 鹏 巴晨剑
“英雄的墓志铭,没有过多的战斗事迹渲染,仅看生卒年,就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 新学期的“走边关”微讲坛上,翟孟宇声情并茂地讲述着。
翟孟宇是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大四学员,他把寒假到烈士陵园祭奠英烈的所思所悟,带到学员队“走边关”微讲坛上与同学们分享。跟他一样,这个寒假自发去祭扫烈士墓的该校区学员还有不少。
“走边关”微讲坛,是该校区各学员队组织的课前小演讲。聚焦强军梦想,学员们挖掘身边的人与事,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几人讲、大家议,最后教员总结讲评。在学员队里讲得精彩的,还有机会走上校区“走边关”讲坛。
该校区学员大多毕业分配到边海防一线任职,长期面临艰苦自然环境和戍边守防任务的考验。为抓住学员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夯实“官之基”,走好“官之初”,他们精心设计了一整套培养学员忠勇品质和奉献精神的“成长路线图”。
用活边防资源,开设“走边关”讲坛,是该校区近几年打造的一个特色品牌。他们邀请全国边海防英模和身边典型做客讲坛,通过访谈和对话等形式面对面交流。
不久前,战斗英雄、一等功臣呼荣碧老人受邀来到“走边关”讲坛,为学员们讲述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
“当时我们条件特别艰苦,吃炒面、喝凉水,穿的衣服也比较单薄。蹚过冰河后,军马都受不了了,大家冻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在讲起60多年前的那次边境战斗经历时,呼老依然记忆犹新。
台上,老战士深情讲述;台下,学员们热血沸腾。
结束后,学员王鸿宇专门收集整理了呼荣碧老人的事迹素材,剪辑制作了短视频《碧血丹心呼荣碧》,在陆军边海防学院公众号上播出后点击量很快过万,点燃了学员们戍边卫海的豪情壮志。
“我要接过英雄手中的接力棒,毕业后到边海防一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学员龚焕淳在留言中写道。
“走边关”讲坛开办后深受欢迎,越办越火。他们又把“走边关”讲坛搬到驻地红色革命旧址,开设在10余个政治理论课现地教学基地。
在某红军师师史馆,“集体一等功”“吃得苦打得硬”“英勇善战”等一面面锦旗,让学员们心潮澎湃;在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先辈们使用过的老物件前,学员们深刻感悟着老一辈戍边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崇高精神。
“祖国要我守边卡,打起背包就出发。我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近距离接受精神洗礼,学员刘煜在现地开展的“立志边疆建功立业”主题签名宣誓仪式上,庄严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签名宣誓仪式上,学员们戍边卫海的铿锵誓言久久回荡。笔者目睹这群青春脉动的未来戍边人,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对未来赴边海防任职的自信和憧憬,仿佛又听到了那流传千年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风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模块训练法”帮助雏鹰换羽成长
■刘任丰 本报特约记者 朱晋荣
夜幕笼罩,太行山麓某机场星月交辉。
官兵们已经退场。海军航空大学飞行学员许伟却逆向而行,“潜入”飞行准备室,举起小手电,盯着眼前一幅星星点点的航图,测量、计算起来……
几小时前,许伟接到通知,将参加一次远程协转任务。他和教官们反复商讨,从一人高的资料中初选出3条航线。
哪条航线最佳?退场后,首次担任模拟指挥员的许伟还是放心不下,折返回去反复推敲了许久,才确定下来。第二天,任务战机平稳落地,许伟才长舒一口气。
许伟的这种压力,来自该校对训练课目调整。以往,飞行学员只需经历起落、仪表、特技、编队等课目训练。虽然专业性强,但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导致学员后期融入体系实战能力提升缓慢。经过反复调研,他们对接实战需求,将训练课目调整为基础技能、关键技能和任务能力等不同模块。
课程“瘦身”,带来训练“升级”。学员江梦霄在理论学习阶段成绩优异,没想到刚步入基础技能模块就遭遇“滑铁卢”。
翻滚、迂回、锁定……那次对战,江梦霄操纵战机对“敌机”做出压迫动作。本以为会取得高分,却因返场降落时的高度偏差被评为全场最低分。
“基础技能不仅要把每个课目飞好,更要注重课目间衔接!”教官的点评,让江梦霄猛然认识到:“实战中,细节决胜负!”
为了打牢基础,江梦霄每天提前1小时到教室,默画仪表盘、蒙眼识仪表……他一遍遍训练基础技能,反复琢磨多课目间的注意力分配问题。早饭后,他又坐进模拟驾驶舱,琢磨如何提高操纵精准度。
训练模块化、小型化,让细节问题暴露无遗。与江梦霄发现问题“即训即练”不同,学员张子墨习惯将偏差原因及经验体会记在本上。久而久之,这成了他的复习材料。
一次海上搜救关键技能课目训练,张子墨需要驾驶直升机跨越多个复杂气象空域。他把目标海域要素查全,面对“遇到不稳定气流如何处置”等问题,直接翻阅“问题簿”,很快找到具体处置方法。
训练有章可循,张子墨信心满满。然而,当直升机机动至目标点上空时,他却发现落水人员并不在计算海域上。这时,张子墨想起预习时了解的当天洋流流向,果断向南调整直升机位置。透过重重海雾,最终发现了落水人员。
“模块化训练带来的是压力和动力,正让学员们经历一场换羽成长。”飞行教官李佳伦说,模块化教学为飞行人才搭建了一个从“驾驶员”到“战斗员”再到“指挥员”的层级阶梯,院校教学与未来战场的衔接更加紧密。
黄昏时分,渤海湾畔海风劲吹。远方,刚刚结束搜救任务的战机呼啸降落。走下战机,飞行学员和教官们来到讲评室,将任务中的“一手经验”迅速与战友们分享。
室外涛走云飞,室内交流火热,一场“头脑风暴”又将掀起。
育人清单:科研创新助飞梦想
■许 鑫 雷 雯
3月上旬的长沙,大地回暖。
“提交!”早上7点,随着一声清脆的鼠标点击声,郭云霄小组顺利提交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参赛论文。4天4夜,郭云霄带领学弟学妹在拼搏中体验着数学建模带来的乐趣。
郭云霄是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学员。刚上大一时,他网购了大量建模教材想在竞赛中一展身手,却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最终不得不放弃。备受打击的他,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只有练好内功,才能超越自己。”作为郭云霄所在专业的全程导师制责任人,教员罗廷金很快找他谈心。
原来,学院为解决学员专业知识基础不牢、创新能力参差不齐等实际问题,专门推出了一份育人清单,全程导师制是其中一项。
此清单涵盖课程教学管理、学科竞赛指导、创新平台建设等。每一项任务都对应一个负责人,并开设“名师讲坛”,组织实验室现地教学,精准抓管理,定向抓学习。
罗廷金的电脑里有一个学员专属文件夹,记录学员的专业、学习特点,以及他为学员推荐的学习书籍和科技文献等。他针对学员不同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和引导,还将军事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员开展逻辑推理、数学计算、数据分析等实践训练,拓展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全程导师带动下,郭云霄重燃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再次报名比赛,并成功入选校队。最终,他所在小组拿到了2021年国际数模竞赛特等奖提名。
为了激活学员的创新思维,学院和教员还积极搭建平台,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带学员进课题组研讨、指导撰写学术论文、开展科学实验、申报创新项目、申请各项专利……
“不被拒稿的人生不完美。”郭云霄打趣地说。去年,郭云霄投出第一篇论文,经过漫长的等待,却得到“此文章没有被选用”的回复。
专业课程教员龙汉得知消息后,把郭云霄带到研讨室,逐字逐句帮其修改。此后,他们经常交流学术心得,有时龙汉还会请来博士学长为郭云霄出谋划策。渐渐地,郭云霄脑海中的问号不断被拉直,也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
郭云霄说,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一位位教员的引导陪伴,使得漫漫长途有了迷人风景。同时,学院一系列务实举措如同一束“火光”,照亮了更多通向未知、通向远方的路,学员心中创新的种子破土而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学员路郭瑞针对未来一弹多用需求,对相关问题系统研究,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学员吴雨航研究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最佳模型,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学员郭云霄构建了一套可用于检测单人队列动作,并通过队列标准要求给予评分的智能系统,此项目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放眼校园,更多的学员正在一名名教员的陪伴引导下,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创新高地进发。
沙场角逐:极限挑战锤炼身心
■李 洋 陈 飞
“谁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
开学初,江城武汉气温骤降,寒风瑟瑟。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训练场上却热火朝天,加油声、呐喊声不绝于耳,某学兵大队第一届“我是兵王”军事比武竞赛战幕拉开,100余名参赛学兵在场上展开激烈比拼,上演着一幕幕“士兵突击”。
过硬的身心素质,是战场的入场券。据了解,为全面检验学兵的体能技能和心理意志,此次比武,他们将传统课目和心理攻防训练贯穿全程,要求参赛选手在8小时内完成3公里武装越野、400米障碍、实弹射击、穿越电网、荆棘排雷等3类10余项比赛课目,让学兵在竞技比拼中提振敢战血性和抗压耐性。
“各就各位,预备——开始!”3公里武装越野的号令响起时,身材瘦小的学兵陈志波携带近10公斤重的战斗装具,第一个冲了出去。去年摸底考核时,他在全队垫底,经过前期强化训练,这次他要“一雪前耻”。
草野丛生,山林起伏,陈志波和战友们你追我赶、一路奔袭……最后100米,在大家的加油声中,他咬紧牙关奋力冲向终点。
“开始射击!”随着射击场指挥员一声令下,子弹“嗖嗖”从耳边飞过,趴在二号靶位的学兵赵昌灏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紧张得枪口都在颤抖。
“调整呼吸,放松肌肉,然后按照操作流程从容进行!”比赛前心理教员的叮嘱在耳畔回响,赵昌灏迅速按照射击预练习时的心理训练方法,屏息凝气锁定靶标。
据枪、瞄准、击发,整套动作干脆利落,“砰、砰、砰……”子弹呼啸着直冲靶心,胸环靶后尘土飞扬。
“二号靶10发95环……”听到对讲机里传来的成绩,赵昌灏嘴角上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练兵先练胆,强兵先强心。心理行为训练场上,参赛选手们走钢索、掠浮桥、攀高岩、过绝壁……在高强度的体力消耗、超负荷心理承受能力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经受着多重严酷考验。
站在近10米高的断桥上,从小就恐高的学兵陈虎双腿打颤,眼前间隔1.5米的跳板似乎成了他眼中不可逾越的“鸿沟”。
“要想在未来战场制胜,强大的心理素质不可或缺。”盯着正前方的宣传标语,陈虎调整呼吸、弯腰、弓背,鼓起勇气纵身一跃,稳稳地站在跳板对面。地面上,传来战友们热烈的欢呼声。
随着比武进行,竞技场上处处龙争虎斗,参赛选手们用过硬本领和顽强意志向着极限发起挑战,一项项赛事纪录被相继刷新。体能技能,在一次次碰撞中迸发;心理意志,在一次次追赶中锤炼。
比武颁奖仪式上,全能冠军张华年的获奖感言铿锵有力:“拿到冠军只是起点,战场打赢才是目标。我们将努力成长为体魄健壮、心理强大、专业过硬的预警尖兵,让赛场金牌变为胜战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