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战法切忌简单“拿来”


■艾正松 包军权

战法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运用之妙在于达权知变,“拿来”借鉴只是第一道工序,在熟谙本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还要经过“创新”这道深加工,才能真正创造出克敌制胜的战法。未来战争中,如果不注重对创新战法的研究认证、实践转化,一味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做法,是难以掌握战法精髓并有效运用的。

首先,要对战法理论来源作背景性分析。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背景下发生的,自有其具体成因和来源轨迹。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等战争实践推动着外军战法理论获得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不少可参考借鉴的思路和模式。但在借鉴外军做法时,不能忽视对其背景和必要条件的分析,要看到不同国家军队在武器装备、作战思想、体制编制上的差异,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同时,对于具有自身特色的战法理论也不能一味地贬低,应把握好战法传统与时代背景的特色,辩证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其次,要对战法理论发展作技术性分析。从战术的形成和发展角度看,战术手段和战法运用本身就是为了突出己方各种武器系统的技术优势,以最佳方式方法和最有效途径达成作战目的。正是因为有了坦克、飞机、无线电等新技术的出现,才有了“闪击战”的出现;正是有了信息网络、精确制导等技术的发展,才有了空地一体战、网络中心战等作战新概念。因此,战法理论的形成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从可以替代和延伸人的体能和技能,逐步发展到替代和延伸人的感知和智能。应该看到,信息时代的战法理论形成绝不是简单的方法堆积和前沿概念的重组,而是军事理论与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知识跨界融合提炼的结晶。这就要求我们对信息时代的战法理论形成发展作技术性分析,准确融合战法理论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多领域知识,提取彼此的“移植项”“契合项”,找出最佳作用点,促进战法艺术性与技术性的有机结合,形成实在管用的新战法。

再次,要对战法理论运用作实践性分析。战法运用是战法在作战实践中的具体运作,是主观指导客观的实践过程。没有对诸如作战目的、作战对象、武器装备、战场环境、战斗人员素质、战场态势等因素客观透彻地分析,即使具备再高明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也很难取得作战胜利。现实中,晦涩难懂的战法概念、一厢情愿的战法设计、一成不变的战法运用依然存在;绞尽脑汁编战法、超出能力定战法、脱离实际用战法,战法不真、不活、不新的现象仍有。而要提高战法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就应摈弃简单“拿来”的做法,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和把握实际问题的研究分析。要聚焦作战任务需求、着眼攻防力量优劣、考虑战场环境态势、结合实际作战效能,切实搞清战法概念的内涵有哪些、引入此战法的理由是什么、在实际的战场上如何运用等问题。唯此,才能使战法运用恰到好处、效果显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