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医路“霞”光


■徐  巍  本报记者  向黎鸣

16:05,眼科手术室的门开了,一个白色的身影匆匆走出来。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刚结束手术,久等了。”她一脸歉意地和大家握手,随即露出亲切的微笑。记者猜想,她就是今天的采访对象——东部战区海军医院眼科主任叶霞。因为大家都说,她身上最好辨认的就是她亲切的笑容。

叶霞爱笑,不大的病区里总能听到她的笑声。在她看来,声音是传递情绪的重要渠道。在患者模糊甚至全无的“视界”里,笑声可以传递温暖,让患者保持好心情。

叶霞曾接诊过一位96岁的军休老干部。他的视力受损,双眼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老人坚持要做手术,但因为高龄,子女们十分犹豫。

碰到这样的病例,家属有顾虑,作为主治医生的叶霞同样有压力。检查、问诊……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叶霞明确判断手术可以做,并详细地向老人及其家属说明了手术利弊和风险系数,让他们慎重选择。经过考虑,家属和老人达成一致,同意进行手术。

叶霞蹲在老人床头,凑到他耳朵边笑着说:“老英雄,我先去查房,一会儿回来和您商量手术的具体细节,最快明天,您就能看到窗外美丽的景色了。”老人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最终,手术成功完成。揭开纱布后,老人终于看清楚了这个“一直在笑”的医生。他说:“我在手术前大多时候看不清叶医生的脸,但她的笑声让我能感受到温暖,也让我有了恢复光明的希望与信心。”

作为一名军医,除了日常接诊,到基层部队巡诊也是叶霞多年来的常态。

“夏季易发干眼、沙眼、麦粒肿”“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要多备”……在叶霞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战士们容易患的眼病、巡诊时常备的药物及要定期随访的人员名单。

一次,叶霞去海岛巡诊时,一名19岁的战士说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眼睛发红,视力明显下降。经过仔细检查,叶霞诊断战士眼球里有异物,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将十分严重。她立即带这名战士回医院进行手术。术前,叶霞看到小战士的身体微微颤抖,明显有些紧张,便和他聊起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帮助他转移注意力。听着叶霞温柔的声音,小战士慢慢放松下来。

半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了。“术后第一周、第四周进行回访。”叶霞拿出笔记本写下这名小战士的“病历”,并画了一个红色三角形提醒自己。

2010年,叶霞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任务。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出发前几个月她就开始练体能、学外语、查阅出访国的相关医学资料、模拟进行海上手术。到了现场,叶霞发现这些准备远远不够。当地需要诊治的人太多了,排队的人几乎看不到头。为了尽可能多诊治些病人,她大多是白天诊疗、晚上手术。

在非洲普拉兰岛,长长的队伍中有一位60多岁的老妇人,拄着一根拐杖,一步一挪地摸到诊疗台前。叶霞扶着老人坐下,检查后发现她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完全失明。叶霞当天晚上就为老人安排了手术。术后第二天,老人重见光明。她激动地握着叶霞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当翻译用本地语言告诉老人“叶霞来自中国”时,老人现场请翻译教了她一句中文——“中国叶,好!”

从医20余年,从叶医生、叶主任到“中国叶”,虽然称谓在变,但不变的是挂在叶霞脸上的微笑和那颗尽力救助病患的心。当被问及从医生涯中最幸福的时刻,叶霞说:“那就是看到患者因为重获光明露出笑容的时候。”

上图:叶霞在手术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