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2022,春风吹拂喀喇昆仑


图表设计:方  汉
新疆军区某部官兵向高原哨所运输物资。曾令俊摄

“祖国和人民把我们放在心头”

——来自南疆军区高原边防一线官兵的感受

■本报记者 李  蕾 通讯员  纵  恒  杨田华

巡逻点位吃上火锅

巡逻点位上,一顿“火锅宴”成了郑诤言19岁生日难忘的记忆。

驻守高原2年,这位来自重庆达州的战士,最大愿望就是在高原上能吃顿家乡火锅。郑诤言没想到,19岁生日这天,愿望竟然实现了。

雪峰之下,郑诤言和战友们围坐在一起。铁锅中红油翻滚,升腾起的水蒸气夹杂着火锅底料的香气……生日歌响起的时候,郑诤言差一点哭了。

巡逻点位上的这顿火锅,折射着新时代边防部队高原保障能力的跃升。

以前,受限于各种条件,在海拔4000多米的巡逻点位上,官兵的饮食基本以煮方便面、野战快餐和压缩饼干为主。

“野战饮食除了要吃得暖、吃得快,官兵更期待改进口感、提升质量。”南疆军区保障部领导说,基层期盼就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军委有关部门组织力量研发多种适合边防任务需要和野外训练环境的“饮食快餐”,热食保障品种也更加丰富。

在上级保障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南疆军区不断拓展野战饮食新品种,将优质罐头纳入高原主副食品采购目录。

基层各级炊事班尝试研究“能量食品包”,牦牛肉、巧克力、干果……他们精确计算能量数据,放入携行包中,官兵在任务途中就能快速补充能量。

连队官兵说:“从冷到暖,从无到有,巡逻途中‘盘中餐’越来越丰富。”

“蔬菜工厂”开启高原“鲜时代”

餐桌上,电锅冒着热气,香料的味道弥散开来。

这是南疆军区某边防连新年举行的第一场火锅宴。“去年考核成绩不错,连长特意犒劳大家。”二级上士王志文一边将手中食材挨个倒入电锅,一边和战友们分享着每道食材的来源。

最受大家欢迎的食材,是连队新建保温棚采摘来的青菜。

鲜菜供应曾是高原保障难题。大雪封山道路不通,运输过程中蔬菜冰冻不易储存。依托连队自身条件种植蔬菜,一直是近年来上级关心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军委有关部门经过调研,将现代农业技术引入高原蔬菜大棚建设。在上级指导帮带下,南疆军区在驻海拔3000米以上连队重点建设了“蔬菜工厂”。

“蔬菜工厂”充实完善了高原鲜菜供应链条,开启了高原蔬菜供给“鲜时代”。如今在这些边防连队,官兵每天都能吃上自己种植的蔬菜。某边防连种植员周兵兵说:“我们同时培育了数十种蔬菜,每天能收获10多公斤鲜菜。”

“温暖铠甲”助力执勤巡逻

又一个巡逻日,南疆军区某团一级上士姬文志裹上大衣,顺手打开了身上电加热背心的开关。

“过去巡逻只能穿棉衣,里三层外三层裹严实;秋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回宿舍怕着凉也不敢脱。”忆及当年巡逻情景,姬文志感慨不已。

近年来,军委有关部门多次到边防一线调研,组织军地科研单位设计研发新型野战被装、野战装具。去年刚入冬,南疆军区为一线官兵增配了一批新型保暖装具。其中,电加热靴和电加热背心,成了姬文志和战友们的最爱。

不久前,为了优化这批装具的穿戴效能,负责连队新被装试穿效果的司务长刘刚,忙得不可开交。这位被装保管员负责将战友的试穿情况统一汇总,并反馈给研发单位。

新一代被装的研发理念,逐渐对标边防任务,适应官兵执勤需求。南疆军区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兼顾保暖和训练效果,他们根据高原环境特点,联合地方厂家研发了一系列防寒保暖、轻便舒适的野战被装。

“新型巡逻装具就像一身‘温暖铠甲’,时刻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姬文志说。

氧气保障迈上新台阶

在天文点边防连,卫生员赵敬波还兼任一个新岗位——氧气保障员。

每天,赵敬波必须精心计算氧气储存量,及时调整补充氧气。“连队氧气需求量很大,官兵巡逻归来、洗澡后、训练结束都要吸氧。”赵敬波说,确保官兵及时吸氧就是保障战斗力,自己的任务很光荣。

为方便高原一线连队用氧,南疆军区多年前就开始建设制氧站。但边防连队大多驻地偏远,运氧之路漫长而艰险。每年入冬,氧气运输困难重重。这些年,上级先后为他们采购配发了多种新型供氧设备器材,氧气保障链更加完善。南疆军区保障部一位助理员告诉记者,在海拔3000米以上连队,氧气可以直达官兵床头。

放眼喀喇昆仑哨所,氧气保障正在迈上新台阶。

“从最初的氧气罐保障,到新型吸氧设备配发,再到新型微压氧舱建设,高原用氧模式更科学更人性化。”在天文点边防连连长周常生看来,氧气保障大大减少了高原反应对官兵身体的损伤。

备战有支撑 生活有保障 应急能托底

——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罗晓红 洪海涵 本报记者  孙兴维

近年来,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心系边防,情系高原,创新探索解决了大批高原边防官兵遇到的实际保障难题,有效发挥后勤服务部队、服务官兵、服务战斗力职能作用。日前,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记者:请介绍一下军地携手解决远离大电网的边防连队哨所用电难题的相关情况。

负责人:为彻底解决远离大电网的边防连队哨所用电难题,2016年底,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会同国家能源局联合启动了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将部队电网建设融入国家能源建设“大盘子”,实施国家能源普遍服务的惠军工程、固边工程。两部门成立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军地协调小组,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完善军地协调机制,制定军地联席会商、情况通报、督导检查等制度,形成国家政策支持、军队提出需求、企业组织实施、部队协作配合的建设模式,创新了军地联动、自上而下、统筹规划、统一实施的组织方式,蹚出了依托能源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力量培训、技术攻关、维护管理的联合保障路子。经军地携手奋战,全军500多个边防连队哨所连通大电网,全天候全时段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得到保障。

目前,边防部队已形成大电网为支撑、新能源为骨干、柴油机发电为备用的能源保障格局,占用兵力和油料补给频率显著下降,减轻了后勤保障负担,节省的油料更多用到武器装备保障和战备执勤上,能源保障质量效能显著提升。

记者:我军新型野战食品研发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果,请介绍一下情况。

负责人:近年来,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部门针对现代作战进程加快、部队行动灵活多变、战场饮食保障制约因素多、可利用时间短、时效性要求强等特点,对新型野战食品进行了体系重塑,研制了单兵与集体相配套、通用与专用相结合、前方与后方相衔接的新型野战食品系列,更好地满足各种环境、各类任务野战饮食保障需要。

有关部门还专门针对寒区和高原环境研发了抗疲劳、抗缺氧、补电解质等功能性食材。单兵战斗口粮选取青稞、泡腾片等耐高寒食品,可有效提升官兵极度恶劣环境下应激反应能力和耐饥饿能力。自热食品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气温-30℃以上条件下有效自热,较好地实现了高原高寒地区食品热得快、官兵吃得下、能量补得足。去年以来,陆续在高原部队试吃试用和现场测试,耐寒、抗疲劳功效明显,受到广大官兵好评。

记者: 近年来,经过努力,高原边防部队吃新鲜肉菜难题得到有效缓解,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负责人:针对驻训部队驻守高原高寒地域,新鲜肉菜就地筹措难、前送补给难、储藏保鲜难等实际,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军供站代储、后方仓库集储等方式,增配野战给养器材,确保高原驻训部队保障及时有力。

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指导新疆军区保障部有关部门,建立副食品筹供中心,推行“联勤保障、区域统筹”,与大型企业建立稳定供应渠道,统一筹措新鲜优质副食品,不断提升融合保供方式,招标引入大型物流企业,依托其先进食品冷链技术,采取定点、定人、定车的方式,全天候、全地域、全时段组织上送,确保官兵每周都能吃上新鲜牛羊肉、鱼虾、禽蛋、果蔬。

在搞好上送的同时,发挥部队自身潜力,按照“整体建、科学储”的要求,积极内部挖潜,盘活利用好温室大棚,宜种则种、能养尽养,做到储菜于棚、储菜于圈。向科学要保障力,提升科技保鲜手段,引入光电技术、无土栽培技术,为驻训部队新建蔬菜工厂,新鲜叶菜自给率大幅提高,引入蓄热储能、蓄能制冷技术,开展组合式、移动式野战菜窖试点,探索野战条件下新鲜蔬菜储供方法路子。

此外,新疆军区有关部门还统筹驻训部队备战保障急需和部署点位、道路交通、社会依托等战场环境,不断探索采取“以储代供”模式,常态战备储备新鲜副食、周转预置新鲜副食,确保备战有支撑、生活有保障、应急能托底。

图①:早春,新疆军区波林边防连官兵踏雪巡逻。

图②:海拔5380米,神仙湾哨所官兵在新式保温棚内品尝新鲜果蔬。刘晓东、黄飞皓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