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的一个夜晚,正在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的我,梦见了李树茂。他是我军校的同班同学,住上下铺。李树茂军校毕业后,分配到边防,在高原坚守数年后,转业回老家,在县公安局上班。
醒来后,我到处打听他的消息,最后等来的是一个噩耗,李树茂一年前就去世了,着实令人扼腕痛惜!遥想当年,我们从祖国各地,来到位于长沙的原炮兵学院,豪情万丈,激情满怀。那时的我们挥洒汗水,编织梦想,由陌生到熟悉,直至成为兄弟。
军校毕业考试,我射击没过关,留下补考。因为对补考充满恐惧,我几乎要崩溃。去单位报到时间紧,同学们急匆匆各奔东西,李树茂也不例外。走前,他安慰我:“没事的,不要有那么大压力,不是有七天补课时间吗,你认真听老师讲。放心,补考肯定能过。”那时的我是多么需要安慰啊!给我一个拥抱之后,道声再见,他走了。我没想到,我们自此没能再见。
靖边县在我的印象中很偏僻,而李树茂所在的派出所,更是偏远。工作压力大,吃饭不规律,休息不好,他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小镇一待就是十年,从普通民警到派出所中队长,终于积劳成疾,得了肝病。爱人让他申请调回县城工作,他拒绝了。他说,总得有人守在这儿吧,都想着往回调,这儿谁守?
他把军人的执着、坚韧和奉献精神,都带到了工作中。直到那天早晨,他吐了一口血,去当地医院检查,已是癌症晚期。医生采取各种方法给他治疗,他却没能再走出医院。树茂就这样走了……
早在五六年前,我就想写那段刻骨铭心的军校时光,但不知为什么,我迟迟动不了笔。那次梦见李树茂后,我满脑子都是当兵时的记忆。我放下手中其他的工作,开始写他。我写他,也写自己,写我们这代人的军校生活。写着写着,灵感慢慢地就来了。在书中,我描写沉默而坚韧的李大林、聪明爱说风凉话的王正君、有情有义的周善仁、自卑胆小却不失真诚的赵多等。三年战友成兄弟。在火热的军校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分享秘密,一起接受考验,其中有奋斗和追求,也充满困惑和烦恼。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他们意气风发地步入军校,更加义无反顾地奔赴边防军营……小说的主人公李大林,像是另一个“许三多”,他的执着和坚韧震撼了我,我期待着也能感动读者。
我在基层部队有一些热情的读者,我常收到他们的微信、短信,索要签名书,或谈他们读我作品的感受。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励。这也是我的创作一直贴近现实、贴近基层,倾情描摹基层官兵的动力。基层官兵的辛苦、奉献甚至牺牲,值得文学给予关注和书写。我能做的,就是用我朴实、真诚的文字,书写他们,服务他们。我习惯把自己的经历转化为文学作品,因为切身经历,更显真实。真实,才能打动人。《山河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就是这样一部有人物原型的长篇小说。李大林是真实的,他是优秀的军人,转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官,背后的真实人物原型就是李树茂。在这部作品中,我几乎调动起全部的军旅经验和叙事技巧,就是力图让小说的真实感超越现实情感,进而抵达文学本质的真实。我迷恋这种真实,因为生命力量的贯注,它有了更加恒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