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天,中国即将开启“两会时间”。
每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尽责、建言献策、行使民主权利,围绕社会广泛关心关注的话题提出建议提案,将身边的群众心声,从五湖四海带到首都北京。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注解。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日前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2021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工作情况。
质量是建议提案办理的生命。2021年,国务院各部门采纳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4300余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超过1600项,通过高质量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新一轮建议提案的提出和后续办理工作,将续写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教育部——
“双减”改革初现成效
【两会回眸】
曾经的各类补习班,将学生假期变成“第三个学期”。校外培训乱象是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也是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去年两会,代表委员提出有关“减负”“校外培训机构乱象治理”的建议提案多达数十件。全国人大将“推动治理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其中11件由教育部主办。
【办复追踪】
围绕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严格广告治理、推进减负等建议提案,教育部将“双减”作为“一号工程”重点推进,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牵头建立19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督促各地成立专门机构。
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总纲领,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快速密集出台30余个配套文件;指导各地通过挂牌督学、网上巡查等方式,查处隐形变相违规培训。
2021年8月,教育部围绕“推动治理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点督办建议召开座谈会,8位人大代表在线参加,12家部委共同汇报工作进展,晒出“双减”成绩单。
截至2021年底,学科类培训线下与线上机构压减率分别达到91.45%和87.07%,培训机构扩张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此外,据第三方调查显示,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72.7%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
纾困培优扶持中小企业
【两会回眸】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引起代表委员广泛关注。2021年,工信部收到相关建议提案20余件,涵盖解决融资难题、降低税费负担、出台相关扶持举措等内容。
【办复追踪】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和扶持举措,从纾困和培优两方面入手,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纾困方面,工信部吸纳代表委员相关建议意见,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等惠企政策。同时,通过推进产融合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推动清理政府、国有大型企业等拖欠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账款220多亿。
在培优方面,工信部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去年出台的《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提出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优质企业,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截至目前,共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4700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过800家。这些中小企业成为细分行业领域的标杆,对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财政部——
兜底保障释放民生红利
【两会回眸】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围绕这一话题,代表委员提出许多建议提案。去年财政部承办的3600余件建议提案中,涉及就业优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民生方面的建议提案,共有412件。
【办复追踪】
在办理涉及民生方面的建议提案过程中,财政部统筹人民需要和财力可能,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
2021年,全国卫生健康支出1.92万亿元,在2020年疫情防控的高基数上,2021年继续保持较高强度,支出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各项民生政策得到有效保障。
刚刚闭幕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中国乃至世界呈上一场体育与文化的盛宴。在此期间,财政部大力支持筹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强化国家队经费保障,支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重大体育赛事。同时,推动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戏曲公益性演出等项目,5万多个博物馆、图书馆等向社会免费开放。
2021年,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上年增长4%,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其中,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据介绍,在加强基本民生保障的同时,财政部将更加注重民生政策措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将民生红利落到实处。
水利部——
加快立法保护“母亲河”
【两会回眸】
黄河保护治理是水利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黄河保护立法、防洪安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话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2021年,水利部共承办相关建议和提案70余件,占总数的14%。其中,纳入人大政协重点督办的建议提案有12件。
【办复追踪】
继长江保护法出台后,黄河保护立法工作提上日程。去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提出找准立法定位、加快立法进度、加强区域协调等方面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水利部开展综合调研、专题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起草黄河保护法草案。
202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草案并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审议。
位于黄河下游的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是水利部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近年来,水利部推进深化古贤水利枢纽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构建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水沙调控体系,加强黄河防洪安全。
围绕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利部对黄河流域13个地表水超载地(市)、62个地下水超载县,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对37处引黄大型灌区实施现代化改造,推动161个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文化和旅游部——
“文旅+科技”推进产业现代化
【两会回眸】
文化与科技等行业融合趋势凸显、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文化消费模式和需求发生变化……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需求。围绕“十四五”时期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和旅游部承办的16件人大代表建议,被列入重点督办建议目录。
截至2021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承办的人大议案13件、建议380件以及政协提案347件,全部按时完成。
【办复追踪】
去年全年,一系列围绕“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相关顶层规划陆续发布,涵盖文化产业、旅游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指明“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体系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路线。
5G+AR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智慧文旅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文旅+科技”融合创新,文化和旅游部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发展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此,文化和旅游部围绕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推出相关政策措施,打造区域文化产业带和产业群。
生态环境部——
推动绿色低碳制度创新
【两会回眸】
2021年,生态环境部承办全国两会建议提案1024件,其中主办279件,承办总量和主办件数量均同比增长20%以上。
2021年两会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从建议提案内容看,代表委员对这一领域问题最为关注,围绕制定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提出较多建设性意见建议。
【办复追踪】
“冰丝带”碳排放趋近于零,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
日前,生态环境部召开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作为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00余家。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管理,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综合各媒体报道,图片均来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