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实践表明,受制于政治、经济等因素,“小战斗大目的、小部队大任务、小行动大决策”的战略级战术行动或战术级战略行动将成为重要对抗形式。这种作战行动具有爆发频、风险低、规模小、收益大、宜控制等特点,能满足特殊的政治和军事需求。在对抗中,战略战役战术力量一体运用,战略指挥下延、战术指挥上升,搞好战略决策、战役指挥、战术控制的衔接,使三者各有侧重、密切协调,指挥才能高效顺畅、协调一致。
战略级重在定决心,决策重大问题。战略指挥重在研判战略形势,决策打不打、何时打、打哪里、用什么打、打到何种程度等重大问题。定“为何打、何时打”。战略指挥层级要持续研判安全环境、斗争形势,严密监视敌动向,准确判明危机、冲突或战争爆发的征候及可能的影响;一旦确定必须打,应从国内外形势、战局变化、对手战略布势中发现趋势、找准时机,果断定下打的决心、打的时机。定“打哪里、由谁打”。着眼“一锤定音、一击必中”,从战略层面获取最大作战利益、对敌造成最大伤害、消除己方不利因素等方面考虑,选择敌关节点、易毁点、脆弱点作为打击目标;着眼形成非对称优势、全域作战优势,从战略力量部署全局精选信息作战、火力打击、兵力控局等力量,构建一体化精锐作战力量。定“何时收、怎么收”。战略指挥要本着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和危害最小化的原则,准确判明作战目的的实现程度,灵活选择收局方式,达成有理有利收局。
战役级重在调力量,统筹体系资源。战役级指挥作为中间环节,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重在统筹协调各作战域各军兵种力量与资源,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统筹情报信息。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统筹协调多维情报侦察力量,建立信息探测、传输、处理、利用一体化的情报共享机制,实施“联合情报”的搜集、处理与分发,保证战术指挥员随时了解我在哪里、可能的敌人在哪里、友邻在哪里等基本问题。统筹作战行动。战役指挥的重点是进行宏观运筹、计划组织和实时指导,根据多维战场、多域力量、多种行动的互融互动关系,统筹与协调好诸军兵种力量的作战行动,并关注各领域各军兵种作战效果的衔接和叠加,使之形成整体合力。统筹后装保障。立足全局总体筹划,统筹诸军种诸领域保障资源,构建网络化、立体化、多样化的后装保障模式,建立多方向、多区域的物资和技术保障基地,并随作战进程拓展保障线,广泛采用战场直达前送等方式,为战术单位直接提供及时精确的保障。
战术级重在控行动,达成作战效果。战术级指挥作为末端,重在贯彻落实战略意图,着眼实现作战效果,直面战场、灵活控制作战行动,将体系能量精准释放在当面目标和当面之敌上。控制节奏。把握战术行动与全局态势的平衡,依据战略全局和战场情况,合理控制部队行动节奏,尤其要着眼服务于政治、外交、作战全局上的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出现在恰当的地点,打到恰当的程度,做到把握分寸、游刃有余。控制效果。战术级指挥应依据作战目的、根据体系全局态势,相对独立地指挥控制本级战斗行动,协调和控制所属各力量模块行动效果,最大程度衔接与利用好体系力量特别是体系信息作战、火力打击和特种作战等作战单元的作战效果,将体系效能精准释放于战术“触角”上,高效达成作战目的。控制意外。发挥身处战场最前沿的优势,密切关注敌情、战场环境变化,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寻找战机、创造战机、利用战机打击敌人,自主、精确地使用作战力量,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灵活处置变局、僵局、险局、危局,赢得和保持战场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