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旅数千名官兵中脱颖而出,获评年度‘练兵备战标兵’的,得是啥样的牛人?”
“他们一定又高又壮,个顶个都是训练尖子!”
第77集团军某旅大礼堂内,官兵们翘首以盼的“练兵备战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即将拉开帷幕,列兵李盘龙小声和战友交谈。
舞台灯光由暗转明,当第一位“练兵备战标兵”出现在报告席上,李盘龙感到有些失望——眼前的这名中士瘦瘦高高、文文弱弱,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黑框眼镜……
“这未免和我想象的‘牛人’差太远了吧?”李盘龙小声嘀咕着。不承想,那名中士接下来的讲述却让他眼前一亮。
“我叫王浩江,是一名反坦克导弹手,同样也是一名‘技术控’。”接着,王浩江分享了自己的成绩单——在岗4年多来,他不断探索某型装备技战术性能,研究创新训法战法,将全旅该型装备的整体命中率和有效毁伤率提高了约15%,并将该型装备发射准备时间缩短了近四分之一。
这名其貌不扬的中士,彻底颠覆了李盘龙对“练兵备战标兵”的认识:他们不一定是训练成绩“爆表”的“超人”,但一定是对战斗力体系建设作出贡献的“能人”。
“李盘龙对于标兵的再认识,同样折射出我们的观念之变。”采访中,该旅一位领导道出一段往事。2019年,该旅举办首届“练兵备战标兵”评选,在审核各营连的推荐人选时,他们发现几乎清一色是旅里前期表彰过的“军事训练先进个人”。
“‘练兵备战标兵’绝非对‘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的简单复制。”这位领导告诉记者,评选“练兵备战标兵”,不只看谁跑得快、打得准、投得远,更要看他们对战斗力体系建设的贡献率,要把真正有助于促进战斗力体系建设的典型模范选出来。
一个是接连打破两项旅训练纪录的训练尖子,一个是带出了许多“徒弟”的业务骨干,谁更有资格获评“练兵备战标兵”?
这道选择题曾摆在该旅领导面前。细细比较,训练尖子打破纪录是在旅军事运动会上,参加的是个人竞赛项目;而不遗余力带徒弟的业务骨干,是集团军有名的“兵专家”,参与过修订新装备训练教材,还担任过国际军事比赛我军参赛队的教练员。
“我们当然希望每名战士都是精武强能的尖兵,如果非要两者选其一,只能优中选优,看谁对战斗力体系建设的贡献更大。”该旅领导对记者说。
最终,在“练兵备战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走上报告席的都是推动单位战斗力体系建设的官兵——他们或许个人训练成绩不是最突出的,但在提高训练效益、提升部队打仗能力上都贡献了聪明才智,是名副其实的“练兵备战标兵”。
设计出移动靶车的步兵班班长普化尖措,完成多项训法战法创新的某炮兵排官兵……今年的“练兵备战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结束后,李盘龙就在强军网上将往届报告会的录像全都找了出来,从头到尾认真观看。
“熟练掌握本专业各型武器装备、考取岗位资格证书、争取入选旅‘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库’……”李盘龙在自己的《2022年成长目标》中写道:“或许有一天,我也能登上那个舞台!”
微议录
突出对战斗力体系建设的贡献率
■肖 琪
究竟什么样的人能评为“练兵备战标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77集团军某旅定下一条重要标准:对单位战斗力体系建设有突出贡献。
其背后的逻辑是,“练兵备战标兵”绝非“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的翻版,不仅要看个人表现如何,更看他们对单位战斗力体系建设贡献多大,所以仅凭自己的单项冒尖,并不足以获此殊荣。
这对当下各部队组织评选表彰奖励活动很有借鉴意义。说到底,在大抓备战打仗的新时代,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标兵?我们当然需要精武强能的训练尖子,但与之相比,可能更需要带领大家一起成为训练尖子的“兵教头”;我们当然希望战士们跑得更快、打得更准,但两相衡量,可能更希望他们能够改进训法、创新战法,推动单位战斗力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标兵是标杆,也是风向标。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需要依靠广大官兵的拼搏奋斗,各级要牢固确立体系化思维,按照对战斗力体系建设的贡献率表彰奖励、选人用人,真正培养出一批堪当强军重任的打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