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谈谈军人的好习惯


■彭健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则故事。战国时,魏国国君安釐王与孔子第六世孙孔子顺谈及某人,认为此人有作秀之嫌。对此,子顺回答:“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就是说,做好人,做好事,只要能够长此以往、持之以恒,慢慢地就会形成习惯,而当习惯逐渐演变成一个人的本性,也就成为自然了。

习惯,是指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养成的思维惯性和行动方式。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惯性轨道,按照惯常的方式说话、办事、想问题。对于军人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是赢得胜利的开始。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每次打了胜仗,不是先开“庆功会”,而是先开“反思会”,参战的各级指挥员集中在一起,对这一仗进行复盘推演,看看哪些战法科学管用、哪些教训需要汲取。这一习惯让我军不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真正做到了“打一仗进一步”。

1949年2月,粟裕率三野机关南下苏中泰州白马庙,筹建渡江战役指挥所。到达目的地已是深夜,粟裕要求将一幅长江地区军用地图挂到墙上。一路征途劳累,有同志劝粟裕先休息。粟裕摆摆手:“再晚也要把地图挂起来。”每次大战前,反复研看地图,是粟裕的习惯,也是其总打“神仙仗”的奥秘所在。

战场上的一个好习惯,往往带来的是一股好作风,一种积极的行动;反之,常与坏习惯为伴的队伍,打败仗是迟早的事。一位军事家在研究了古今中外30支军队的军人习惯后认为:“当一支部队的军人具备了与战场需求相适应的习惯行为和思维,这样的部队是很难失败的。”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在新婚之夜,仍坚持查铺查哨,恰恰是这一习惯,让他提前发现内部有人叛逃,果断紧急集合部队,在日本特工队偷袭之前,做好了临时性准备,避免了更惨重的损失。这启示我们:不论是战争年代强调的“缠好裤腿、扣好扣子”,还是和平时期要求的整内务、叠被子,甚至“晚上睡觉时,上下铺的鞋子怎么放”等问题,都是在帮助我们强化作风养成,培养与战斗要求相一致的习惯。也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小节,让我军“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成为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劲旅。

用新的好习惯替掉旧的坏习惯,如同脱胎换骨,但也别无他法,只能按照“抓常、抓细、抓长”的“方子”老实抓药治病。好习惯也不会自动定型。培养好习惯,个体必须充满内在“动力”,以钉钉子精神咬紧不放、持之以恒,组织上也应给予必要“压力”。如果“利剑”“戒尺”形同摆设,对“老毛病”温良恭俭让,那么坏习惯永远也改不掉,好习惯始终也养不成。

军人养成好习惯,是成就不凡和卓越的前提。“人民英雄”“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总是最快掌握新装备的操作技能,就是因为他习惯“睡觉前都会把每个操作流程在脑子里想几回”;“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空军某旅飞行二大队大队长刘飞,对房间的物品摆放要求极其精准,无论是文件还是各种用品,都按固定位置放置,以便随时取用。这样的习惯,让他在一次次对抗演练中得以进行精密的数据计算、精细的机上操作;“时代楷模”、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他们逼着自己“忘记以前的飞行习惯”,从一舵一杆重建“肌肉记忆”、认知习惯,成功为部队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舰载机飞行员……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没有固定的终点。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应时刻自警自省,一点一滴去改变,一周一月去坚持,让好习惯成为战斗的强大力量,也成为自己宝贵的人生财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