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使用手机,我们常用“刷”这个动词,词典中并没有对应的释义。一般理解,“刷”是对滑动屏幕、更新内容的一种形象代称。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以及信息产品的极大丰富,我们“刷”的动作越来越频繁。
在基层单位,每到休息时间,一些官兵拿出手机,发微信、看抖音、逛淘宝,习惯性地“刷”了起来,沉浸在“一人一机”的网络世界中,不知不觉中,时间快速流逝。在这一过程中,官兵总是被短时见效的愉悦感吸引着,不断寻求新的信息、新的视觉刺激,“刷”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刷”的惯性也越来越大。一旦离线,焦虑和不安便难以挥去。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盲目地“刷”,很容易“刷”出惯性。个人被网络精密的算法包裹起来,被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缠绕起来,沉浸在“信息茧房”中,投入的时间越多,越难以自拔。这让笔者想起一种装仓鼠的笼子,呈滚筒状,仓鼠在其中拼命奔跑,却因笼子的旋转而始终原地踏步。虽徒劳,仓鼠却不能轻易停下来,因为它也被笼子旋转的惯性带动着。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9个小时。我们不妨自问,这26.9个小时,我们都用来做了什么?有没有给自己的人生成长路添一块砖,加几片瓦?
客观讲,我们无法摆脱技术编织起的互联网,但如何与它相处、科学使用,考验着智慧。官兵要警惕“刷”出的惯性,有意识地克服“刷”的冲动。一方面,要培养“定力”,包括应对和过滤复杂过量信息的能力、审美水平和鉴别力。自身有了“定力”,才不至于完全被信息爆炸的旋流所裹挟,才能在泥沙俱下的各种信息面前保持清醒。另一方面,军营是一个官兵和谐互动、上下团结一心的火热战斗集体,官兵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练兵备战上和集体活动中,多用面对面交流代替手机互动,用线下比赛代替网上游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习、留给练兵、留给战友,多分享自己的有益经验、多学习彼此健康科学的娱乐方式。这样,军旅生活才会更加充实和精彩。
军营不会拒绝科技的进步,身处移动互联时代,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将手机阻隔在生活之外。但是,别让手机成为“孤独的牢笼”,别让“刷”的惯性迷失了自我。如何让技术连通心灵、服务打赢,是战友们必须解答好的一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