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寄情,别情依依。闭幕式上的中国式浪漫道别,再次惊艳世界。
“柳枝代表惜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发文阐释柳枝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柳”音似“留”,在中国古代,送行者会赠远行者一条柳枝,表达挽留。“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留下了成功、失意,及载入史册的回忆,但天下宴席终有散,此刻便是别离时。”
“世界聚会”“无与伦比”“体育带来团结”……海外社交媒体上,网友不吝对北京冬奥会的赞美。从立春日的“迎客松”,到临别时的“长亭外”;从主火炬上的“一簇微火”到中英文焰火“天下一家”,北京冬奥会留下的文化遗产,独一无二,世界凝神聚焦,沉醉其中。
当赛场内外尽刮“中国风”,从台前到幕后,从比赛到颁奖,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展现了生动鲜活的中国形象。
比赛场馆,盈盈飘动的“冰丝带”、长袖若舞的“雪飞天”、蜿蜒盘旋的“雪游龙”……让世界领略了东方唯美。
竞技赛道,“中国风”服饰威风凛凛,“华夏战神孙大圣”“火神祝融”“中国龙战衣”……陪伴中国运动员驰骋疆场。
颁奖时刻,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的礼仪人员,托起同心圆玉璧状冬奥奖牌,在古老文明的方寸间,运动员享受到了奥林匹克至高荣耀。
二十四节气用来“倒计时”,西汉“长信宫灯”化身火种灯,篆刻书法变身冬奥标识……中国传统文化为奥林匹克注入了多彩意蕴。
当中国式浪漫拨动世界心弦,“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也根植在了中国人心间。
速滑女子3000米决赛,德国运动员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冲过终点,尽管排名垫底,但迎接这位50岁老将的是如潮掌声,“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致敬刷屏网络。
谷爱凌拿到个人首枚冬奥金牌后,和铜牌得主玛蒂尔德一同前去安慰获得银牌的苔丝。这一刻,她们不是对手,而是一起挑战人类极限的战友。
当羽生结弦尝试挑战前无古人的阿克塞尔四周跳(4A),却落冰摔倒,中国网友为勇者呐喊,“今天的羽生结弦,才是更好的羽生结弦”。
当冬奥邂逅春节,“中国风”中透着浓浓的自信味。
春节期间,三个冬奥村“福”字当头、灯笼高挂,“中国红”与“冰雪白”交织,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入乡随俗,写春联、粘窗花、贴福字,运动员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风采。
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也征服了运动员的胃。墨西哥《金融家报》网站说,北京冬奥会的678道菜品,让所有运动员尝到了中国佳肴,加之冬奥恰逢春节,菜单里包含过年才有的小吃。
“冬奥会以来,我已吃了200个饺子。”美国女选手茱莉亚·马里诺成功被饺子“圈粉”。而在其队友特莎·莫德的“吃播”里还出现了:宫保鸡丁、糖醋里脊、麻婆豆腐、豌杂面……
“我每天都会吃6个豆包,”马耳他选手珍妮丝·斯皮泰里在等成绩时,不忘吃掉剩下的半个豆包。荷兰速度滑冰选手尤塔·莱尔丹则对麻辣烫情有独钟,她还欣喜地收到了志愿者为她画的火锅漫画。
“来了就是客,不能让客人瘦着回去。”中国网友这样答。
当吉祥物“冰墩墩”成为全球“顶流”,火爆的背后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冰墩墩’集中华文化精华和特色于一身,一定会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亲善大使,”吉祥物第一次亮相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这样预言。
这只熊猫果然不负众望。众多运动员、记者和冬奥会官员都被它征服。日本记者辻冈义堂出镜时,特意露出“冰墩墩”T恤,证件带子挂满了“冰墩墩”徽章,他甚至把名字改成“义墩墩”。
“活泼、好玩、有趣、机智、充满正能量,”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用一串形容词表达对“冰墩墩”的喜爱。
因为“一墩难求”,世界各地的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创作了“冰墩墩”歌曲,制作了剪纸墩、面塑墩、雪人墩、棉花墩、汤圆墩……
顾拜旦曾说:“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当“冰雪白”遇上“中国红”,当“五环之光”映照“中国之美”,北京冬奥会交出了一张各美其美、和合共生、“一起向未来”的答卷。
历史终将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对中国有了全新认同。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岳冉冉、夏亮)
上图: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