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纪录电影《冰上时刻》,源于被它的海报吸引。冰场上,3个身穿橘红色战袍的冰球少年背靠背围成一个圈,准备迎战来自各个方向的对手。这张海报让人自然联想到励志与热血,然而这并不是该片想要表达的主题,《冰上时刻》是创作者、主人公和观众共同完成的一场关于梦想、成长、亲情的思考与体验。
怀着对冰球懵懂而执着的热爱,曲瑞晨、于力凡、翟子男3个9岁的孩子在2018年夏成为了影片主角。客观平实的镜头把3个冰球少年对梦想的追逐,以及背后3个家庭经历的快乐与阵痛娓娓道来。
教育之法、成材之路,并无一定之规,往往选择的时候就意味着舍弃。片中每个家庭虽然选择冰球的初衷都是“孩子喜欢”,但当冰球关系到孩子未来的职业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向时,就不是一句简单的“喜欢”可以解决了。这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冰上时刻”——是年轻生命蜕变的时刻,也是父母为孩子的选择而做出选择的时刻。
少年心事总相通,3个冰球少年无一例外选择了坚持。“我喜欢打冰球,就像妈妈喜欢孩子。”曲瑞晨的心声给了大家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若非深切的热爱,一个玩心正盛的孩子怎能发出这样的感悟?
孩子可以为梦想不顾一切,但家长不得不慎重权衡,因此双方的碰撞在所难免。于力凡爸爸总是用最直接的方式给儿子“挑刺儿”,而性格温和的于力凡在筋疲力尽的那一刻终于爆发:“要不你自己试试?”为了不耽误训练,曲瑞晨连睡觉、换衣服都只能在车上完成。吃饭时,他突然问妈妈:“你8岁辛苦,还是我8岁辛苦?”出国走上职业道路的翟子男,在训练之余哭着上国内网课的画面,不知藏着小小少年的多少难以承受之重……令人反思的背后是如履薄冰的焦虑,是银幕前每一位家长在面对孩子教育时的同感。这也正是该片力图在心灵层面与观众实现同频共振的艺术追求。
人生如赛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冰上时刻”。该片的主题逐渐从体育延伸开来,凸显了亲情与成长的精神内核,让不同观众有机会透过他人的生活,审视自己的人生,进而得到各自的启示。
有观众说,《冰上时刻》贵在真实。这话当然没错,纪录电影的本质就是真实。但它的真实是客观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并非比着尺子描红生活的刻板真实。创作者从浩如烟海的素材里萃取精华,经过二度创作,使全片铺满了爱和勇气的底色。当看到片中一群生龙活虎的孩子像风一样飞驰在冰面上,身上迸发出的那种彼此信任、自我超越的正能量,观众的心也跟着升温。更走心的是,比赛前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守候。曲瑞晨妈妈教育孩子时总是循循善诱:“你老是想着困难,就会越想越难。”于力凡爸爸一边神情严肃地说,“不要怕输,要怕就怕自己没有尽全力”,一边小心擦拭着儿子的冰鞋。这些细节都在不经意间触动着观众的情感线。
生活没有剧本。该片摄制团队有着和冰球少年一样的纯粹与执着。一千多个日夜的跟拍,跨越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典等多国,用镜头把碎片化的生活静静地记录下来。正如导演所说:“纪录电影是与时间的博弈,是时间结出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