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退役军人王文水40余年潜心钻研种参技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播撒“金种子” 耕耘幸福田


■林 琳  商小兵  管水锁

一粒种子落地生根,会结出怎样的果实?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口子李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王文水,带领村民种下一粒粒为民富民的“金种子”,用40余年时间,让山沟换了天地。

“我是一名老兵,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我的心愿。”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长满老茧的双手,一身老农民打扮的王文水,是山东省有名的“西洋参王”。脱下军装回到家乡,他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小心翼翼地播下11粒金贵的西洋参种子,潜心钻研种植技术,带领一方群众走上致富路。

“当过兵的人,没想过‘放弃’两个字”

一盘旧石磨,一堆发了霉的柴草,几扇破烂的门窗。1979年,退役回到老家口子李村,王文水推开家门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离家4年,双亲已故。乡亲们不忍心看到王文水的日子过得凄凉,赶来为他修缮房屋、送米送面、添衣取暖,王文水的心里涌起阵阵暖流。他明白,村子依山而建,地少人多,一年到头辛苦种地也没什么好收成,大家的日子都不宽裕。他决定放弃当地民政部门给他在县城安排的工作,留在村里帮着乡亲们找找致富的路子。

村里有位王继振老人是药材种植能手,王文水几番上门拜师。被王文水的真诚和热情打动,王继振收他为徒。两人从药材公司争取到药材种植计划,先后引进了黄芪、沙参、天麻等多种中草药进行种植试验,均取得了成功。

1981年,考虑到王继振和王文水育种经验丰富,山东医药管理局决定将口子李村作为西洋参试种点,委托省药材公司送来11粒西洋参种子。

“这西洋参可是珍贵药材,种子有钱难买。”师徒俩如获至宝。西洋参喜阴怕涝,对土壤质地要求严苛。两人几番勘察,在附近双顶山的树林里开辟出一小块“林下田”,种下了西洋参种子。11粒种子,在他俩眼里就像11个孩子。两人支起草棚、轮流看守,每2小时记录一次气温、光照、湿度等数据。

“出来了!出来了!1棵、2棵……”1个月后,地里钻出了8棵鲜绿的小嫩芽。师徒俩欣喜若狂,马上将消息告知省药材公司。没多久,省药材公司又送来西洋参种子,让他们扩大种植面积。

双顶山山高坡陡、土石混杂,师徒俩披星戴月,一锨一镢地把土里的石块刨出来,开垦出一块面积达5亩的试验田。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西洋参种植再次成功,口子李村成为全省9个大面积试种点中唯一成功的案例。

然而,王文水十分清楚,要想依靠西洋参致富,单纯依靠“山上开荒、林下种植”不现实,必须想办法将西洋参移植到面积更大的农田中。

“没听说过农田里能种西洋参!”“几千元的种子种下去,颗粒无收咋办?”“就算农田能种西洋参,去哪儿找销路?”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打起了退堂鼓。

“我是党员我先干!”王文水带头在农田里试种西洋参。在普通农田里种植西洋参,土壤改良是关键。对比了“林下田”和农田的各项指标,王文水跑遍附近村庄,刨出深土层中未经农药化肥浸染的原始土壤,挖来9种不同土样放在花盆里测试,一边观察参苗的生长习性特点,一边做笔记、查资料,最终找到适合西洋参生长的“含磷风化土”。回忆那段日子,王文水感慨:“太难了!失败了多少次,抹了多少次眼泪,周围也有很多人说风凉话。但是,当过兵的人,没想过‘放弃’两个字。”

1986年,王文水在全国率先实现西洋参农田种植,半亩田里的第一茬西洋参就卖了5600多元。

“这辈子只想一心一意种参,让家乡人民都富起来”

“可不得了!”得知王文水种植的西洋参每亩收入能达到10万元,口子李村的村民们既惊讶又敬佩,也跟着心动。

“种参收入高,我们也想种。但那时一斤参种子得2000多元,种植管理我们也不懂。王文水遭那么多罪才弄明白的种参技术,能轻易教给我们吗?”村民顾淑华说出了当时大多数村民的顾虑。

出乎村民的预料,王文水主动联系村里愿意种参的农户,将种植技术编成小册子,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我费那么大心思研究种参技术,就是为了让乡亲们种参致富。”

有些贫困村民买不起参种子,王文水就无偿提供种子或参苗。不少农户不懂土壤改良技术和肥料配比,他就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种植过程中出现病害情况,他第一时间帮助村民查清原因,开出“药方”。

“我就怕乡亲们种不好西洋参,受到损失。”王文水说,“他们种的不仅是西洋参,更是全家人的希望。”

1994年,王文水到外地考察时,发现许多商家把鲜参加工成干参销售,扣除加工成本,利润涨了好几倍,“原以为已经为村里找到致富路子,这才发现自己的思维有局限,只是挣了个辛苦钱。”

从此,王文水把生意拓展到西洋参加工和销售领域。他拿出当年试种西洋参的劲头刻苦钻研,掌握了整套烘干工艺,同样又无偿传授给村民。短短几年时间,大大小小的西洋参烘干厂遍布文登,在更大范围播下致富“金种子”。

如今,文登成为我国最大的西洋参产区,是远近闻名的“西洋参之都”。在西洋参产业的推动下,当地3000余户村民种参致富,辐射带动10万多人就业。

“我只是一个种西洋参的老农民。”王文水说,“这辈子只想一心一意种参,让家乡人民都富起来。”

“只要一天没倒下,我就要一直向前冲”

“你累了大半辈子,身体也不好,都60多岁了何苦要去当村支书?”2018年初,王文水被村民推选为口子李村党支部书记,可家人并不赞成。王文水说:“这是咱们的家乡,能为村里多干点实事有什么不好?只要一天没倒下,我就要一直向前冲。”

前些年,村民们跟着王文水种植西洋参,生活慢慢富起来,但村里的基础设施仍十分落后。王文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更换了村里年久失修的路灯,又多方奔走筹措资金改造老旧电线线路。后来,村里不仅有了老年活动室,还建起了民俗馆,王文水把自己收集的许多老物件陈列在民俗馆里,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王书记总是把公家的事当自家的事办。”提起王文水,村民们赞不绝口。冬天下大雪,他凌晨两三点就起来开着铲车清理。逢年过节,他自费购买大米和鱼分给村民。只要村里有需要,王文水家的挖掘机、铲车总是第一时间出动……

尽管退役多年,王文水依然对军营、对战友怀有深厚的感情。得知战友梁海水的妻子去世后家庭生活困难,他便介绍梁海水到口子李村学习种植西洋参,还出资帮他建设参田。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退役军人,2020年,王文水依托自己的西洋参产业园,在威海市建起退役军人西洋参创业培训基地。该基地覆盖西洋参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众多领域,每年为1000多名退役军人提供创业指导服务。

年逾花甲,王文水在种植西洋参的路上依然干劲十足。“从我播下那11粒种子开始,就认准了为乡亲造福这件事,一股脑地往前干。这也是部队教给我的道理。”

图①:王文水分析比对参苗发育情况。

图②:王文水与农机站专家在参田里探讨参苗长势。

图③:王文水在西洋参产业园检查产品生产情况。王  琳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