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北京冬奥会映照开放中国之美


2022年的春天注定不平凡,奥林匹克运动写下新的一页。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中国奉献了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从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会,到克服疫情挑战如期如约办奥,中国向世界展现了开放自信、重信守诺的大国形象。

虎年新春,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牵手”。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背后,是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紧密联系。

集聚天下英才

展现国际视野

人才是宝贵资源,用好各类优秀人才是关键。北京冬奥组委自成立之初,就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2016年以来,组委会建立特聘专家制度,分14批选聘了一批外国专家参与筹办工作,在场馆建设、赛道设计、竞赛组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组委会还与国际奥委会、国际雪联等密切配合,建立外籍专业人才团队式引进和短期使用机制,拿出400个专业技术岗位面向全球选才。

筹办工作在疫情影响下稳步推进,这让北京冬奥组委选聘的俄罗斯专家尼古拉·贝拉克林肯由衷感慨:“中国是一个强大而坚韧的国家,组委会是一个敢于攻坚克难的大家庭。我们一定能把冬奥会办好。”

2017年,冬奥组委首次开展全球招聘,五年来开展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等22次,吸引了一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奉献,引进了一批外籍员工来华效力。

用好人才,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为提高人才国际化培养水平,组委会尤为注重筹办人员实战培训,依托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赛事平台,开展实习计划、影随计划、观察员项目等,累计选派687人次赴境外赛事参与赛时运行工作。平昌冬奥会前后,北京冬奥组委曾选派41人到平昌冬奥组委开展了最长时间达135天的顶岗实习。

创新工作方式

强化对外联络

筹办期间,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以及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等保持良好合作。疫情影响下,北京冬奥组委创新工作方式,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方面保持紧密联系,如期召开协调委员会会议、项目审议会、世界转播商大会、赞助企业大会、世界媒体大会等重要会议。

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介绍说,冬奥组委利用“瞩目”系统开了四万多个小时的视频会议,赞助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用在了疫情期间的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旅行受限,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和协调委员会的其他委员在多数时间只得克服时差、通过视频方式与北京冬奥组委沟通。“这让赛事组织变得很困难。但让人惊叹并且印象深刻的是,整个北京冬奥组委以及所有中国人民的能力。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让赛事成功举办,并且确保每个人的安全。”小萨马兰奇说。

筹办工作令人放心,从冬奥会期间的一个小细节可见一斑。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杜比透露,在冬奥会开赛几天之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把原本每天早晨要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赛事协调会给取消了,这在往届奥运会是非常罕见的。

统筹协同发展

延揽冬奥红利

北京冬奥会是一场全球冬季运动盛会,对区域协同发展同样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京张高铁将张家口、崇礼、延庆和北京城区串成一线,将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乘坐高铁到崇礼滑雪,成为越来越多滑雪爱好者的选择。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崇礼人捧起家门口的“雪饭碗”,直接或间接从事冰雪产业和旅游服务人员已达3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就有9000多人。

崇礼在2015年底还是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达16.81%。这座小城因冬奥会的到来而一夜成名,在全国脱贫攻坚和冬奥筹办的双重背景下于2019年5月退出贫困县行列,彻底脱贫摘帽。

让冬奥红利惠及更多人,应是后冬奥时代的题中之义。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北京冬奥会做到了。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苏斌、王恒志、王春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